第三次费卢杰战役,第二次费卢杰战役启示

【第二次费卢杰战役的战役前奏】

2004年9月,联军开始制定作战计划。9月10日,联军驻巴格达胜利营的高级参谋军官和美军第1陆战远征军、第4民政事务集团军等部队的指挥官召开了视频电话会议。而后,联军最高司令部与陆战远征军的军官又召开了一次讨论会,对计划的细节进行布置。9月13日,联军基本确定了战斗和战后重建的内容,介于在第一次费卢杰战役中战区里的平民成为一个棘手难题,联军又制定了如何安置平民的“分支计划”;此外联军还对如何获取情报、如何孤立武装分子和如何保障部队补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制定每一项计划时,联军都按“四个问题”进行测试,即:1,伊拉克人会怎么看待这一行动;2,这一行动在文化上是否可以接受;3,伊拉克人是否能承受这一行动;4,这一行动对最终联军向伊拉克人移交国家控制权是否有帮助。
9月的中下旬,联军决策者开始起草在费卢杰战斗中应受保护的目标名单以保证一些关键的基础设施如电厂、供水站、铁路、大桥等不会遭受炮火的打击。
9月25日,驻伊联军指挥部公开了第306号命令,该命令指令第1陆战远征军在伊安全部队的协助下,对盘据在费卢杰的武装分子进行彻底的清剿,行动日期被定在11月。同日第1陆战远征军的指挥官萨特勒中将飞往巴格达与联军驻伊部队日常军事活动总指挥梅兹中将会晤,两人确定行动的代号为“幻影狂怒”。
美军第1远征军指挥官约翰-F-萨特勒中将
9月29日,第1陆战远征军的参谋人员根据萨特勒和梅兹的要求制定了一份在费卢杰战斗结束后进行重建的更详细计划,美军第4民政事务集团军的高级军官则牵头讨论了战后伊临时的需求、如何确保安全局势、如何将城市最终移交伊等问题。
自9月底起,第1陆战远征军和它的下属部队开始全面准备费卢杰战斗。尽管同时在伊拉克西部有很多小规模的军事行动,但所有行动都将为费卢杰战斗服务。每天早晨7:30分,第1陆战远征军的萨特勒中将和他的参谋们都会在费卢杰营开会(美军在费卢杰城外的一个军营,当时美军在城外一共有两个军营,另一个就是“梦幻大陆”,后被改名为巴哈里亚营)。萨特勒的左右通常坐着他的副手海吉里克准将和参谋长科尔曼上校,其他就座的有情报官马库塔上校和作战主任雷格纳上校;会议一般以讨论天气和最新情报开场,然后会迅速讨论最新的战事、下属部队动态和当天行动计划。
10月18日,作战计划细节基本完成,负责具体作战活动的陆战1师指挥官纳托斯基少将开始向他的下属军官分配作战任务。10月21日,最终作战日期和时间确定。D日为11月7日,而主攻时间则被定在11月8日。参加战斗的美军有2万人,其中1万5千人将攻入城内;其余5千人则在城外负责掩护,另有5000名伊拉克士兵配合战斗。美军的主力是两个战斗团。第1战斗团由陆战1团3营、陆战5团3营和陆军的第7骑兵团2营等部队组成;第7战斗团由陆战8团的1营、陆战3团的1营和陆军的第2步兵团2营等部队组成。伊军有6个营参战。所有攻击部队都有飞机和火炮部队支援。在进攻前,美军有意营造将从费卢杰南面发起攻击的假象,将城内武装分子的防守重点吸引到了城南地区;并通过无人机从武装分子的流动中了解了他们的核心头目、指挥部所在、防御阵地结构等情况。费卢杰航空图,注意城北的火车站、城西的两座大桥和医院、城中通往巴格达的高速公路。
2004年10月中下旬起,美军开始在费卢杰附近集结。武装分子也不断通过迫击炮、火箭弹、汽车炸弹等对美军发起攻击。10月30日,一辆装满炸药的汽车冲向了正赶往费卢杰的美军第3陆战团1营的车队,造成8名陆战队员死亡,数十人受伤。无独有偶,11月3日,在费卢杰东面的10号公路上英国“黑色观察”步兵营也遭到汽车炸弹袭击,3名英军身亡。
11月1日,美军在费卢杰营里召开了最后一次讨论会,萨特勒和梅兹与第1陆战远征军的其他高级军官互相交换了意见,除了费卢杰城内缺少伊拉克军队或警察的配合等少数不利条件外,梅兹中将对整个作战计划表示满意。
除了美军,伊拉克也对此次行动予以了高度重视。为了支持这次战斗,11月3日伊拉克临时向费卢杰营派来了阿布杜尔-卡迪尔少将和他的副手卡西姆准将,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带领伊军参与作战,还将负责在战后恢复城内的社会秩序;卡迪尔此时已经被伊拉克临时任命为整个安巴尔省的行政长官。卡迪尔带了包括1个突击营(第36突击营)、5个干预营以及伊拉克反恐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在内的数千伊拉克官兵。从制定计划伊始联军就确定费卢杰战役必须要有伊军参与,他们将主要负责搜查清丅真寺等敏感地区。伊军到来后立即投入了和美军的磨合训练中,每一支美军部队都配有一支伊军部队,并设有相互沟通的联络官员。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伊军的第36突击营,这支部队是2003年12月由5个亲美的伊拉克政党共同组建,绝对忠诚于伊拉克新;在第一次费卢杰战役等战斗中,其他伊军部队要么战斗力低下,要么阳奉阴违,要么当逃兵甚至投向武装分子,而第36突击营每次战斗都坚定地与联军并肩作战;该部队作风硬朗装备精良,以经常实弹演习而著称。伊军第36突击营在训练中
费卢杰城内武装分子也没有闲着,也进行了积极备战,他们的主要战术有:在通往城内的道路上安置大量诡雷和简易爆炸装置;城内制高点布置枪手把守;城内安设密集的地道、壕沟、蜘蛛洞、地雷场和路边炸弹,武装分子可以通过地道在各防御点和弹药库间进行转移;在城内的一些建筑物内放置大量炸药,通过引线控制,一旦美军进入这些“炸弹屋”就会被一锅端;在建筑物的大门、窗户上安设诡雷和手雷,美军如果试图推门而入就会引爆炸弹;为防止美军抢占制高点,将大量建筑物的楼梯给炸毁或封死;故意开辟一条道路,两边埋伏下密集的交叉火力,吸引美军进入后予以打击等;美军的无人侦察机还发现城内的武装分子针对即将展开的巷战举行了大量的实弹演习。除此以外,武装分子还开展了舆论宣传战,费卢杰城内的费卢杰综合医院不断播放平民伤亡的镜头;一次武装分子使用一辆救护车运送弹药,美军发现后将其摧毁,武装分子随即公布了一辆布满弹孔的救护车和受伤平民的照片,然而,这一次美军其实是用激光制导炸弹进行攻击的。
为了防止造成大规模平民死伤和进攻时更有自由度,美军在发起行动数周前开始大量空投宣传单,预先通知城内的平民撤离费卢杰。联军在宣传单中对城内的平民称武装分子从他们的手里“偷走”了基础设施、饮用水和学校,只要像扎卡维这样的武装分子占据费卢杰一天,这些东西就无法得到满足;而只要清除了武装分子,电力和饮用水会立即到来,学校、公路等基础设施都会得到翻新。在另一份宣传单中,联军对平民说如果他们不想离开家园,那么在战斗打响后要待在屋内,如果联军进入搜查,须手持宣传单躺在地板上。截至行动发起时,美军估计全城30万居民中有大约70%-90%的人已经撤离。
武装分子的简易爆炸装置(IED)给驻伊美军造成的伤亡占其总伤亡数的70%。
与此同时,美军也逐渐加强了对城内选定目标的空袭和炮击。美军的火力支援系统由陆战队航空兵、陆军航兵、海军航空兵、美国空军、155毫米牵引炮、155毫米自走炮、81毫米迫击炮、60毫米迫击炮共同组成。为了将平民死伤降低到最低程度,美军通常只对核对无误的目标进行攻击,绝大多数对城里的炮击和空袭都要由美军驻伊拉克最高司令长官乔治-卡希将军亲自批准。有一次美军发现了一名武装分子头目和他保镖的住所后没有立即展开行动,而是连续监视了数天确认他们进入房屋后再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将这所房屋摧毁。但尽管如此,美军的攻击仍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平民的伤亡。
随着D日的不断临近,联军逐渐完成了对整个费卢杰的包围。陆战1师在陆军部队的协助下,控制了所有通往费卢杰的公路,两个主力战斗团部署在城北,一支包括伊军第36突击营在内的轻装甲部队部署在了城西,美国陆军的第1骑兵师第2旅驻扎在城南,英军的“黑色观察”营则负责警戒一条贯穿费卢杰直通城东的高速公路。美军和伊军还在费卢杰城外建立了数十个检查站,防止战斗爆发后任何人进城或从城内逃出。然而此时费卢杰城内包括部分高级头目的在内的一些武装分子已经提前逃离了费卢杰;美军估计在发起攻击时城内还有2000名武装分子。

【第二次费卢杰战役的战役结果】

这场战役,联军共发动了540次空袭,消耗了14000枚火炮和迫击炮炮弹、2500发坦克主炮炮弹。在11月7日至12月23日期间,美军在费卢杰共有82人战死(陆战队72人、陆军9人、海军1人)和6人非战斗死亡,另有1100多人负伤;伊军也有8人死亡,43人负伤。联军称共打死1200名武装分子;而第1陆战远征军指挥官萨特勒中将则称在整个费卢杰战役中共打死近2000名武装分子(有水分)。在这场战役中有美军有9人获得了海军十字勋章,22人获得了银星勋章;陆军的第2步兵团2营由于表现出色被授予了总统部队嘉奖。
武装分子原本希望复制1994年俄罗斯格罗兹尼的成功战例,但在费卢杰却没有能够如愿。美军没有采取那种长驱之入直达市中心的打法,而是改用逐房逐街一一清剿步步为营的战术,并注意在背后留下守备部队和狙击手,防止武装分子的渗透,最终以不算很大的代价夺取了全城并最大可能地消灭守城的武装分子。在费卢杰美军的最大功臣可能要归属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这种坦克在战斗中两辆为一组,充当先锋、推倒路障、炸毁掩体、掩护步兵,遭遇了无数火箭弹和路边炸弹的攻击,但整个战役中只有2辆被炸伤。
2004年12月底,美军开始允许居民分批返回城内,并对所有回城的男性居民进行了指纹和瞳孔采样。美军将全城划为18个区,当1个区的垃圾被清理、局势基本稳定后,美军才允许该区的居民进入。同时美军向居民告知会检查每户人家的损失,在经过必要的程序后会给予经济补偿。而战斗还在进行时重建工作就已经开展,由于返城居民大多没有了工作,因而联军雇佣了大批居民清扫城市垃圾;联军和伊还重建了城里的发电厂设备和供水设施。2005年1月底,美军开始撤离费卢杰。到2005年春天,费卢杰居民约有一半人返回了城内。在2005年1月的伊拉克大选中,费卢杰有7000多名居民参与了投票。
费卢杰在这次战斗中遭受重创。该城曾被称为“清真寺之城”,然而全城的200座清真寺有60座在战火中被毁;其中很多都曾被武装分子用于储存弹药。全城5万所建筑中有7000-10000座全毁,剩下的建筑中有50%-66%的建筑受到不同程度损坏。
重新夺回费卢杰无疑是美军的一大胜利,有大量的武装分子在这次战斗中被打死或被俘;处于上升势头的逊尼派武装遭受了沉重打击;而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根基也受到了削弱,尽管美军并没有能够抓获扎卡维。在此以后武装分子曾试图在费卢杰再重整旗鼓,但规模已经大不如前。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军此战对整个伊拉克的武装组织却没有起到明显的遏制作用,在此后的2年多时间里,武装分子的影响迅速扩散到安巴尔省全境,伊拉克全国的暴力事件也有增无减,拉马迪、巴古拜、萨迈拉、摩苏尔、塔阿法、哈迪塞等多个城市相继成为武装分子发展的温床。即使在费卢杰城内,战役结束后针对美军的袭击也始终此起彼伏,从2005年至2010年间,又有约500名美军在费卢杰及周边地区遇袭身亡,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5年12月1日,当时1枚路边炸弹造成在费卢杰附近巡逻的美海军陆战队10人死亡、11人受伤。直到2008年下半年,美军制定撤军计划,与大批反美武装人员签订停战协定后,伊拉克战争才迎来了真正的转折点;自2007年下半年起至2010年8月的三年时间里,在费卢杰美军只战死5人,而2004年至2006年的这三年里,这个数字是246。

【第二次费卢杰战役的介绍】

第二次费卢杰战役(2004年11月7日—12月23日,联军称为幻影狂怒行动,伊称为破晓行动),是2004年底美国、英国和伊拉克军队联合发起的军事行动,由美国海军陆战队为主导。行动的目的是攻克被武装分子占据的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的费卢杰市。美军称之为自1968年顺化战役后美军参与的最大规模巷战。

【第二次费卢杰战役的战役背景】

费卢杰市位于伊拉克安巴尔省,在首都巴格达以西约69公里处,2003年时全城总人口约为40万,绝大多数居民是逊尼派穆斯林。该市城西毗邻幼发拉底河,河上一南一北横跨两座大桥,北桥的东端与城区相连,西端是费卢杰综合医院;南桥与贯穿全城的一条高速公路(10号公路)相连;城东是一片工业区;城北是一个火车站和一条铁路线;市中心是名为纳兹扎区的原费卢杰旧城;全城有超过200座清真寺,因此费卢杰又被称为“清真寺之城”。在萨达姆统治时期,该市居民是萨达姆的坚定支持者,不少复兴社会党高官都在费卢杰起家;也因此费卢杰居民在萨达姆时期享有不少特权待遇,城内的基础设施也比很多其他伊拉克城市完善。在费卢杰城外还有专为复兴社会党高官度假而建的宫殿,名为“梦幻大陆”(DreamLand)。
费卢杰:Fallujah
纳杰夫:Najaf
纳西里耶:Nasiriyah
巴士拉:Basra
萨迈拉:Samarra
库特:Kut
巴格达:Baghdad
卡尔巴拉:Karbala
摩苏尔:Mosul
2003年4月萨达姆政权被联军推翻,防守费卢杰的伊军不战而散,留下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同时离费卢杰不远的阿布格莱布监狱由于萨达姆逃亡前下令释放全部囚犯,因此很多犯人流落到了费卢杰,这些人和当地居民一起对包括军营、机构和“梦幻大陆”等地进行了洗劫。4月底,由当地部族长老选举的亲美人士塔哈-比达维-哈曼德成为该市的新市长,美军也在同月进驻费卢杰并招募当地人成立“费卢杰安保队”以维持秩序。然而好景不长,形势迅速急转直下。
2003年4月28日晚,约200人违反了宵禁命令,聚集在一所当地学校门口抗议联军在费卢杰驻军。抗议很快升级,据报道有枪手在人群中向美军士兵开枪,美军第82空降师第325空降团第3营的士兵随即还击,导致17人死亡70人受伤。美军称开火持续了30-60秒;而有媒体称持续了约半小时。
2003年4月30日,第3装甲骑兵团的1个营替换了在费卢杰的第82空降师守军,而就在该营抵达费卢杰的当天当地民众又涌向市政大楼等地举行抗议,结果又引发了一场导致3名抗议者死亡的冲突。当时第3装甲骑兵团负责整个安巴尔省的驻防,很快美军就发现就凭这点兵力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不久第3步兵师的第2旅又接过了费卢杰的驻防任务。而为了避免与城内居民再发生冲突,无论是第3装甲骑兵团还是第3步兵师的部队自2003年夏天起就没有继续待在费卢杰城内,而是转而在城外的“梦幻大陆”(现已改造成了军营)内驻扎。然而,这也给城内武装分子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便利。
2003年4月28日事件发生后费卢杰民众上街抗议的情景
2003年4月30日,费卢杰城内的一座清真寺发生爆炸,造成9人死亡。费卢杰居民称是城外的美国驻军发射导弹或炮弹所致;而美军则称这是一起恐怖袭击,是清真寺旁的一栋建筑发生爆炸殃及了清真寺。
第3步兵师的部队在费卢杰驻军没多久,全师官兵就启程回国了。于是第3装甲骑兵团重新接过了费卢杰的驻防任务,与他们一起执行任务的是来自罗德岛州的第115宪兵连;实际驻防部队合计只有大约2个连。2003年9月,第82空降师重新回来接过了拉马迪和费卢杰两座城市的驻防任务。美军的频繁调动使费卢杰城内更加缺乏有效的管制,更助长了武装分子的发展。
到2004年初,费卢杰城内的伊拉克警察和安保人员已经无法有效执行法律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武装分子开始频繁攻击警丅察局等机构。在一次攻击中武装分子就杀死了20名伊拉克警察。
2004年3月初,费卢杰的驻军由第82空降师变为第1陆战师。3月31日,4名美国黑水公司的保安在费卢杰附近遭到一伙武装分子的伏击被打死,尸体在被车辆拖行后遭焚烧;武装分子还将尸体悬挂在横跨幼发拉底河的北桥上示众(北桥因此也被称为黑水桥);这一画面通过媒体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2004年3月31日的“黑水桥”事件,直接引发了第一次费卢杰战役
2004年4月4日,在上述事件发生后仅4天,美军迅速作出回应,调集20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发起“警示决心”行动(即第一次费卢杰战役),旨在从武装分子手中夺回费卢杰。但战斗刚持续了3天就遭到了伊拉克逊尼派人士的强烈反对;伊拉克管理委员会也向美军施加压力;国际舆论则对战斗中的平民伤亡进行了大量报道,对美军的进攻予以谴责,尽管美军强调已经尽其所有减少平民的伤亡;同时,伊拉克什叶派军阀萨德尔的迈赫迪军在纳杰夫、萨德尔城等地向美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并公开表示支持费卢杰的武装分子,似乎有逊尼派和什叶派联合反抗美军的态势。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美军在仅攻占费卢杰25%的地区和打死300名伊拉克人后,便决定结束“警示行动”。2004年4月28日,在伊管理委员会的主持下美军结束了军事行动,费卢杰当地的部族长老向美军和伊保证会自发组织起来赶走城里的武装分子。同日,由费卢杰当地人组成旨在稳定当地局势的“费卢杰旅”成立,由美军提供武器和装备,一名前复兴社会党军官穆罕默德-拉提夫担任该部队的指挥官。
第一次费卢杰战役时伊拉克全国的情况。绿色箭头是什叶派的萨德尔武装进攻路线;红色的是以逊尼派武装为主的进攻路线。
然而美军刚刚撤走,费卢杰的局势又急剧恶化。“费卢杰旅”的士兵没几天便逃跑了大半,到了9月时已经完全土崩瓦解,其中很多人带着美军提供的武器直接加入了武装分子行列。费卢杰城内的武装分子也将美军撤离视为一次重大胜利而大量宣传,一时间费卢杰成为了伊拉克反美运动的象征,来自摩苏尔、拉马迪、提克里特、基尔库克等地的武装分子纷纷赶来加入,而叙利亚和伊拉克边境上每个月都有上百名外国人进入伊境内,其中绝大多数都进入了以费卢杰为中心的安巴尔省。到2004年9月24日,美军向媒体称费卢杰城内已经聚集了包括扎卡维的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在内的近5000名武装分子,其中500人为核心成员,这个数字比4月时翻了一倍。武装分子中还有大量来自沙特、利比亚、车臣、叙利亚、伊朗甚至、意大利等地的外国人。费卢杰已经俨然成了武装分子的聚集中心,来自各地的武装分子在这里可以获得武器、训练和指令,然后再前往伊拉克其他地区执行他们的任务。
2004年时费卢杰城内的大批武装分子
为了铲除武装分子的温床,同时为2005年1月举行的伊拉克大选铺平道路,美军决定发起第二次费卢杰战役;这一次于伊拉克临时总理阿拉维给予了鼎立支持,这主要介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武装分子的发展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伊临时的统治;二是第一次费卢杰战役时以萨德尔为首的什叶派军阀虽然曾对费卢杰的武装分子表示支持,似乎形成了逊尼派和什叶派共同反对美军的态势,然而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由于两个宗教派别固有的敌对态度两者并没有任何结盟行动;三是什叶派宗教领袖西斯塔尼在沉默了许久后公开表态不支持萨德尔等人的暴力斗争,而西斯塔尼在伊拉克什叶派中有绝对的威望,他的表态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现实中 美国在二战时有没有曙光行动?】

是说《叛逆连队2》一开场那个行动么?游戏里那场行动叫Operaiton Aurora,Aurora也可以翻译成曙光,但一般是指北极光,或者北欧神话里的曙光女神。据我所知历史上没有真实的军事行动以此命名,至少美军没有,不过历史上有几次Operation Dawn(黎明,也可以指曙光),其中一次就是1967年埃及计划针对以色列发动的空袭行动,但是这次行动被取消,反而是以色列先发制人发动攻击,从而导致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另外两次发生在两伊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前的土耳其对伊拉克,最近的一次是2004年的伊拉克,Operation Al-Fajr(阿拉伯语,意思是黎明)是美英伊联军针对伊拉克反政.府武装展开的一次围剿行动,也称为“第二次费卢杰战役”。

【费卢杰战役详细介绍】

是两伊战争还是海湾战争?

标签: 第三次费卢杰战役 第二次费卢杰战役分析费卢杰战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