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著名的武将,明朝历史

【列举明朝三位武将】

实况 三国无双 鬼泣
这些都是很适合手柄玩的
买张盘就好了

【明代著名的将领有哪些?】

明太祖时期有:
徐达
常遇春
李文忠
邓愈
蓝玉
朱文正
明成祖朱棣

朱能
张玉
郑和(太监)
明仁宗朱高炽

杨溥
杨士奇
杨荣(三杨)
史称三杨的超强内阁
明宣宗朱瞻基

三杨
于谦
蹇义
夏原吉
周忱
张辅
明英宗朱祁镇

于谦
李贤
明代宗朱祁钰

于谦
明宪宗朱见深

商辂(连中三元的哥们,明朝可就仨)
彭时
万安
明孝宗朱佑樘

李东阳
刘健
谢迁
明武宗朱厚照

王守仁(能文能武,开创影响深远的心学派)
杨一清
明世宗朱厚骢

徐阶
戚继光(抗倭名将)
杨博
俞大猷
徐渭(即书画名家徐文长)
明穆宗朱载后

戚继光
俞大猷
明神宗朱翊钧

戚继光
李如松(徐渭学生,抗日援朝名将)
李成梁
明熹宗朱由校

杨涟
左光斗
赵南星
明思宗朱由检

袁崇焕
毛文龙
孙传庭
左良玉
洪承畴
吴三桂

【明朝有名的将军都有哪些?】

明朝有名的将军:

  1. 徐达:(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部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国。二十五年,以大将军率师出征,先占淮东,继平浙西,连战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苏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师25万北上,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挥军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军远征漠北等地,戍守边疆,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徐达长于谋略,治军严整,战功显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2. 常遇春:(1330~1369)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安徽怀远人。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3. 刘基:(1311~1375) 中国明朝军事谋略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时人比之为诸葛亮。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等职。元至正二十年(1360),被朱元璋聘至应天(今南京)参加农民起义军。他根据当时形势,献时务十八策,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方略。朱元璋遂集中兵力,西灭陈友谅,东灭张士诚,数年内占据长江中下游诸省。二十七年十月,参与制定的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进兵大都(今北京)的灭元作战计划,得到实现。刘基参与军机八年,被认为有建策之功。朱元璋称帝后,刘基奏立卫所军制,加强海边防建设。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后遭诬陷,忧愤成疾,于洪武八年病逝。其有关军事谋略的论述,辑于《诚意伯文集》。

  4. 傅友德(?~139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宿州(今安徽宿州市)人。少年骁勇,善击刺骑射。初参加刘福通起义军,后归朱元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鄱阳湖之战中,先以轻舟挫陈友谅前锋,后带伤截击陈军于泾江口。次年,又从征武昌,他率数百人勇登高冠山(今蛇山),夺取全城制高点,克武昌后,授雄武卫指挥使。继而转战江淮等地,因战功卓著,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明洪武四年 (1371),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任征虏前将军,统军10 万由文县(今属甘肃)打开入川门户,趁势拔汉州(今四川广汉),围成都,迫夏蜀丞相戴寿出降。朱元璋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为第一。十四年,任征南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南,出奇制胜,消灭元梁王军主力,梁王闻败,余部先后归降(见明攻取云南之战)。十七年,进封颍国公。二十七年,被朱元璋赐死。

  5. 邓愈:(1337~1377)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颜,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16岁的邓愈继承父志,领兵继续抗元。次年,率部加入朱元璋军,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立战功。 19岁升广兴翼元帅。后转战今皖、浙、赣等地,连战皆胜。二十三年夏,陈友谅率军号60万围攻洪都(今南昌),他防守抚州门,城破30余丈,率军且战且筑,协助都督朱文正坚守85天。鄱阳湖之战后,他奉命平定江西未附州县,升江西行省右丞。明洪武三年(1370),从徐达远征甘肃,身先士卒,击败元军。后分兵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招降吐蕃(今川、青、藏交界地区)、乌斯藏(今西藏中、西部)诸部。四年,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坐镇襄阳(今属湖北),筹运粮秣军马,供应从征各部。十年,任征西将军,平定吐蕃反抗,至昆仑山而还。因病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6. 汤和:(1326~1395)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次年归属朱元璋。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十七年,镇守常州(今属江苏),多次击败张士诚部。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俘获2.4万人、海船400余艘。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继又从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明洪武三年 (1370)封中山侯。次年为征西将军,在傅友德部从陆路配合下,与副将军廖永忠率水军溯长江西进,抵重庆,迫夏国主明升出降。九年,以征西将军进兵延安(今属陕西),迫使伯颜帖木儿乞降。十一年,封信国公。十七年,巡视海防。二十年,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后以年迈为由,自请还乡。二十八年八月病卒。

  7. 李文忠:(1339~138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思本,江苏盱眙人。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19岁率亲军,从朱元璋增援池州(今安徽贵池),初建战功。继又率部连挫元军,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今临安西)、淳安等地,因功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后与邓愈会师,再克浙西重镇建德。不久,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他先破其陆军,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顺流而下,水路元军见之惊慌逃遁。二十五年春,张士诚派兵20万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李文忠率军驰援,因敌众己寡,将士有疑惧,他激励将士说:兵在谋不在众。次日,乘雾进攻,冲其中坚,果获大胜,歼张军数万,俘将校600 人。二十六年秋,率军进克杭州,迫守军3万投降,升浙江行省平章。明洪武二年(1369),以偏将军从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常遇春病逝后,他代其职继续远征漠北,俘斩元兵万余。次年,与徐达分道北征,俘获元主之孙及大臣数百人,升大都督府左都督。十年,负责大都督府,十二年兼领国子监事。十七年病卒。

  8. 戚继光:(1528~1588) 中国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他志在疆场,保国卫民,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止止堂集》)的名句,毕生有40余年在军中度过。 明嘉靖年间,倭寇窜扰中国沿海,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激起民众的反抗 。三十二年(1553),戚继光署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备倭寇。三十四年调浙江都司,次年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三十八年,他鉴于明军将骄兵惰、纪律松驰、战斗力低,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的农民和矿工4000余,按年龄和身材配发不同兵器,进行编组训练。他以“岳家军”为榜样,教育士兵严守纪律,勇猛杀敌,爱护百姓,终于锻炼成一支闻名天下的“戚家军”。他赏罚严明,不计个人恩怨,主张官兵“同滋味”,深受士兵的拥戴。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创造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一队,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屡次打败敌人。 戚继光指挥抗倭作战,机智勇敢。四十年,在浙江台州地区,九战皆捷。次年夏,奉命进剿猖獗于福建沿海的倭寇。当时横屿岛(今宁德东)是倭寇在闽北的巢穴,四面环水,易守难攻。他周密部署,选择退潮之机,命将士轻装进剿,携草盖淤泥铺路,出敌不意登岛,歼倭 2600余。乘胜捣毁倭寇盘踞牛田(今福建南)和林墩(今莆田南)的巢穴。因功升都督佥事。四十二年四月,奉命率兵万余急赴福建,与俞大猷、刘显部联合进攻倭寇据为巢穴的平海卫(今莆田东南),斩倭2200余,升福建总兵。同年冬,倭寇万余围攻仙游(今属福建)。次年二月,他率军数千驰救,以计惑敌,稳住倭寇,等待援军到达后,采取内外配合、各个击破的战法,解仙游之围,乘胜追歼逃倭数千。此后,转战福建、广东沿海抗倭战场,至嘉靖四十五年,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 隆庆二年(1568),明廷特命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16年间,他整饬防务,修筑御敌台,设立武学,训练将士,编成一支车、骑、步三者皆备的精锐军队,使防御巩固,京师(今北京) 安全。在作战训练中,戚家军使用了飞刀、飞枪、飞箭及火箭车等先进武器。后来他受人排挤,于万历十一年 (1583)调广东。不久,被诬陷夺职,回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1588年1月5日)病故。所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为兵家所重视。

  9. 熊廷弼:(1569~1625) 中国明朝军事谋略家。字飞百,江夏(今武昌)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保定推官,后升御史。三十六年,巡按辽东,针对地旷人稀、边防多事,实行驻军屯田、修城筑堡、固守边疆,使辽东明军风纪大振,边防巩固。四十七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他以兵部右侍郎经略辽东,力主守御,整肃军纪,调兵遣将,扼守要隘,使后金军不敢轻进。不久被诬陷去职。天启元年(1621),辽东战事又急,他被召入朝,上疏建三方布置策:在广宁(今辽宁北镇)厚集步骑以牵制后金主力。在天津与登、莱(今山东蓬莱、掖县)各设巡抚,置舟师,乘机入辽南。在山海关设经略,节制三方。并主张东联朝鲜,以助声势。遂升兵部尚书,复任辽东经略。后终因朝臣有隙,加之握有重兵的广宁巡抚王化贞不予协作,使此方略未能实现。不久,广宁失守,熊廷弼入狱,后为阉党所害。崇祯时昭雪,谥襄愍。有《熊襄愍公集》。

  10. 于谦:(1398~1457) 中国明朝名将,明保卫京师之战的军事统帅。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宣德初年任御史。五年(1430),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正统十三年(1448),升兵部左侍郎。次年秋,明京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英宗被俘,蒙古瓦□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在此危急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 军,取得京师保卫战的重大胜利。战后,他居安思危,首创团营军制,加强部队训练,提高作战能力。加强边备,委任名将镇守。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英宗回朝。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英宗藉“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谦遭诬陷被害。后沉冤昭雪,赠太傅,谥肃愍,又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明朝有那些名将?】

徐达、常遇春(可惜死得太早)、汤和、蓝玉。
傅友德。冯胜(冯国胜)。
于谦。王守仁。张辅。张玉。李文忠。朱棣。袁崇焕。戚继光。李成梁。李如松。朱能,邓愈。史可法。俞大猷 。毛文龙。沐英。
后期南明政权也算的话李定国
开国的最厉害的要算徐达、常遇春、蓝玉吧
于谦应该是文人,北京保卫战一战成名
王守仁就有点意思了,这个人搞哲学的,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戚继光和李成梁应该是一个时期的,不过当时李成梁比戚继光更出名,不过现在反过来了,戚继光是中国被成为武圣的三个人之一(其余两个是关羽和岳飞),不过,戚继光确实值得尊重,“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李成梁可以间接说是明朝的终结者,是他扶持了努尔哈赤~~~~~
漏了很多,建议找本书看看,这样就了解得更清楚了。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啊~~~~~~~~~~~~~~~~~~~~~

【三国的人物中前100名武将】

个人认为:
吕布 关羽 赵云 典韦 张飞 马超 许褚 文丑 颜良 黄忠 张辽 太史慈 孙策 甘宁 夏侯惇 庞德 张颌 周泰 魏延 夏侯渊 徐晃 文鸯 张绣 姜维 邓艾 孙坚 华雄 关平 关兴 张苞 凌统 乐进 李傕 郭汜 曹彰 羊沽 沙摩柯 高顺 蒋钦 董袭 曹仁 韩当 黄盖 程普 陈武 纪灵 李典 徐盛 丁奉 王双 潘璋
廖化 祝融 马岱 曹洪 孟获 凌操 吕蒙 严颜 马忠(吴)郭淮 孙桓 朱桓 王平 祖茂 于禁 李严 武安国 潘凤 文聘 夏侯霸 曹休 马腾 刘备 张虎 乐綝 公孙瓒 韩德 满宠 曹真 曹爽 郝照 马忠(蜀)张济 樊稠 朱然 张燕 蔡瑁 张允 吴懿 吴班 董厥 孟达 刘封 糜芳 傅士仁 牛金 付佥 钟会 徐荣 鞠义 贺齐 苏飞 马铁 马玩 关索 张达 范疆 吕公 黄祖 张任 邓忠 陆逊 周瑜 孙权

可能有遗漏,三四十名以后就没怎么认真排了

【三国谋士前100名排行榜】

1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术,当之无愧的NO1。
2 司马懿:和诸葛亮抗横多年,又智夺大权,为西晋建立和统一三国开创了基业。
3.贾栩:就谋士地位来说,可为第一。
4.郭嘉:曹操最器重和痛惜的谋士,极其多智。
5.庞统:老诸和其并称 卧龙 凤雏,自然不俗。
6.陆逊:可谓东吴第一高人,吕蒙死后中流砥柱。
7.徐庶:老诸的朋友,可西屈事曹操,不得其志。
8. 程昱:此人虽然名气不大,可智略不低。
9. 荀 彧:曹操重要谋士,多智。
10.周瑜:东吴名将,可惜碰上老诸。
11. 姜维:诸的接班人,奈何独木难支。
12.邓艾:姜的有力对手,可叹功成身死。
13.田丰:袁绍手下第一谋士,然不为袁重用。
14.鲁肃:大智若愚,周瑜之后东吴砥柱。
15.荀攸:曹操的重要谋士。
16.钟会:和邓并为北方的才俊,可怜贪心不足。
17.马良:有才智,比其弟强多了。
18.诸葛恪:可谓神童,然聪明显于外,被灭全家。
19.杨修:机智,但耍小聪明,终被玩死。
20.陈宫:多谋之士,但迟谋,然未得明主。

标签: 明朝著名的武将 三国最厉害的武将十大排名三国武将排名前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