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服,清朝官服图案

【清朝官服图案和品级有哪些?】

正式名称为补服。着装分为帽、外衣、朝珠、朝靴。清对官员的办公着装有着明确的限制,不同品级有不同的着装,不能自行更改装束。
帽子
清朝改历代的朝冠为礼帽,礼帽又称为“顶戴”或称为“顶子”。礼帽分为两种,一种为夏天戴的凉帽,另一种为冬天所戴的暖帽,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凉帽为喇叭形,无檐,多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湖色或黄色,上缀红缨顶珠。暖帽为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绒线所制成的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一般官员只可用黄貂,高等的可以用黑貂,只有皇帝可以用紫貂。
顶戴指代表官阶的顶珠,不同的顶珠质料和颜色代表不同品级,清规定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
顶戴
雍正八年(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一品为红色明玻璃,二品为红色涅玻璃,三品为蓝色明玻璃,四品为蓝色涅玻璃,五品为白色明玻璃,六品为白色涅玻璃,七品以下仍然用金色顶戴。
翎羽
在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多用玉、翠、珐琅或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羽。翎羽又分花翎和蓝翎两种。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又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翎眼越多说明功勋越高。
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大清会典》曾对花翎作出规定,即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许戴花翎,贝子以下可以戴。
后制定:贝子和固伦额驸(即固伦公主的丈夫)戴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即和硕公主的丈夫)戴双眼花翎;内大臣,一、二、三、四等侍卫、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必须是满洲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等均戴单眼花翎。
蓝翎为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蓝翎一般都赐予六品以下、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也可以赏赐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
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
朝服
清代官员朝服上上有一块方形图案称为补子,补子沿袭明朝制度。补服又分为文、武两种。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㶉

【清朝的官服】

不只

【清朝官服图案】

朝服
清代官员的着装
皇帝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种类。皇帝的龙袍以明黄、金黄或杏黄等亮黄色为主 色,上绣九条龙,但以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实际上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 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龙袍下摆则绣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为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 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亲王
清代亲王的朝服一般都是龙 袍,而贝勒是蟒袍。关于蟒、龙的区别,历来没有明确的答案。一般根据《野获编》“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即皇帝)所御(龙)袍相肖,但减一爪”及《大清 会典》中“凡五爪龙缎立龙缎团补服 ......官民不得穿用。若颁赐五爪龙缎立龙缎,应挑去一爪穿用”的禁例,得出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结论。亲王的朝服的颜色只能用土黄或者暗黄,不能是 明黄,而龙必须是盘龙或者降龙,不能是升龙或者正龙。亲王朝服的下摆也绣有“海水江涯”。
亲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郡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贝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
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镇国公、辅国公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九蟒
官员
清代官员的朝服上有一块方形图案称为补子。补子又分为文、武两种。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鸿漱,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
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
补子上除了有飞禽走兽外,还绣有海水和岩石的图案,寓意“海水江崖,江山永固”的意思。补服均是由南京、苏州、杭州即江南三织造订做进贡的,用料讲究,做工精良,尺寸、图案都有严格规定,官员不能私自改变身上与其品级相对应的官服。
清代蟒袍
莽袍有很多种,皇帝穿的龙袍只是莽袍中的一种,皇帝的龙袍为五爪金龙,一般将相、亲王或有功之臣的莽袍为四爪龙。 在清代莽袍上的龙的数量有严格的限制,皇帝9条,其它8条以下。
清代文官的补子只用单只立禽,武官用单兽,基本沿袭明制。
一、文官的补子
文官儒雅娴静,官服以禽鸟为补子图案纹样,以彰显其贤德。
一 品:仙鹤。仙鹤美丽超逸,高雅圣洁,而且长寿,可达六七十岁,在古代成为仙风道骨和长寿的象征。在吉祥鸟的系列中,其地位仅次于凤凰而居第二。凤成为皇后 的象征,而仙鹤则官居一品。《相鹤经》云:“鹤,寿不可量。”《诗经·小雅》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官员补子一品采用仙鹤的图案,取其奏对天子之 意。
二品:锦鸡。锦鸡亦称“金鸡”、“玉鸡”、“碧鸡”,是吉祥的象征。锦鸡有一呼百应的王者风范。其羽毛色彩艳丽,传说还能驱鬼避邪,古人十分喜爱用来作为服装的装饰,如插在武将的衣背头冠上,绣在帝王的礼服上,也叫做“华虫”,表示威仪和显贵。
三 品:孔雀。孔雀不仅羽毛美丽,而且有品性。《增益经》称孔雀有“九德”,其文如下:“一颜貌端正,二声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时而行,五饮食知节,六常 念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复。”在古人看来,孔雀是一种大德大贤、具有文明品质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贵的象征。
四 品:云雁。《说文》释义:“雁,雁鸟也。”雁行,飞雁的行列,并行或走在前头。雁字,雁飞行时所排成的行列。雁群飞行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故 云。大雁还有一种吉祥的意义。大雁飞行的规律性引申为礼节的次序。如《仪礼·士昏礼》规定:“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 《仪礼·士相见礼》规定:“下大夫相见以雁。”也指官吏的排班。所以,大雁用于官员补子的象征意义在于:飞行有序,春去秋来,佐天子四时之序。
五 品:白鹇。形体很像野雉,羽毛白色,有细黑纹,面颊赤红,脖子有青毛如丝,尾羽很长。白鹇鸟产于南方,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吉祥物。白鹇鸟展翅,象征抛弃尘 秽,迎新纳福。白鹇鸟喝水象征生活像泉水甘美。此外,它还能赶走灾害,祈求丰收。总之是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白鹇还是一种忠诚的“义鸟”。传说宋朝少 帝赵昺在崖山时,人送白鹇一只,他亲自喂养在舟中。少帝投海殉国后,白鹇在笼中悲鸣奋跃不止,终与鸟笼一同坠入海中。后人称白鹇为“义鸟”。所以,白鹇鸟 的形象作为五品官员补子,取其行止闲雅,为官不急不躁,无为而治,并且吉祥忠诚。
六品:鹭鸶。白鹭亦称白鸟,陆机《诗疏》云: “鹭,水鸟也,好而洁白,故谓之白鸟。”白鹭是吉祥之鸟。《魏书官氏志》:“以侍察者官”,取其延颈远望。另,因鹭飞有序,以喻百官班次。如《禽经》: “寮窠雍雍,鸿仪鹭序”。《元诗选》:“玉笋晓班联鹭序,紫檀春殿对龙颜”。
七品:鸳鸯。古称“匹鸟”,据说鸳鸯成对,鸳鸣鸯 和,左雄右雌,双双飞翔,夜晚雌雄羽翼掩合交颈而眠。若其偶失,从不再配。《诗经·小雅》载:“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寿宜之”,体现了古代 “五伦”中夫妻美好的关系,是一种吉祥的瑞鸟。其作为官员的补子,是取其羽毛上耸,象征坚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喻其兢兢业业。
八 品:鹌鹑。在古代“鹌”和“鹑”本是两种鸟。据《本草纲目》记述:“鹌与鹑两物也,形状相似,但无斑者为鹌也。”后经语言演化,将二者合称为一物。鹌鹑之 “安”是安全之“安”的谐音,因此又具有“事事平安”和“安居乐业”的象征意义。用鹌鹑表示官员的等级,除了上述意义外,据《山海经》云:“其鸟羽司帝之 百服”,比喻百官是皇帝的服饰,意思是说百官代表皇帝的形象,体现皇帝的规矩和威仪。
服补子是帝王龙袍十二章纹的延伸,由此而形成一个等级分明的系统。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 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方形补子,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辨别官品。除此之外,还有皇帝作为赐服专门赐给特定人物的赐 补,有斗牛和飞鱼两种。
九品:练雀。亦称练鹊、绶带鸟。绶带是古代 帝王、百官礼服的佩饰,是用彩色丝绦织成片状的长条。绶带的颜色和长度随官员品级的变化而不同。皇帝和诸王用四彩,长二丈一尺。宰相绿色,公侯、将军紫 色。古代帝王、诸侯、士大夫均佩玉,系玉的丝称“组绶”。因此各种绶带成为权力和富贵的象征。而练雀的尾羽与之相似,故有绶带鸟名。绶带鸟也因而具有了上 述的象征意义。另外,《韵会》云:“谓之性喜”,喻绶带鸟能报喜,而用作官员补子。
御史:獬豸。在文官九品之外,御史这个官职也 有补子,其形象是獬豸。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述异记》载:“獬豸者,一角羊也。性知人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宋史·舆服志》记 述用獬豸角的形状做成帽子,给御史顶戴,称为“獬豸冠”。明清时獬豸作为御史官服补子图案,说明獬豸执法护法的象征意义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二、武官的补子
武官勇武剽悍,威风凛凛,以猛兽为官服补子图案,以彰显其威仪。
一 品: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大戴礼》说:“毛虫三百六十,以麟为长。”是龙、凤、麟、龟四灵之一。麒麟出现是“圣王之嘉瑞”。《说文》的解释是: “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 “麒麟设武备而不为害”。“有足者宜踢,有额者宜顶,有角者宜触,为麟不然,是仁也”。所以,以麒麟为一品武官的官阶形象,既象征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征皇 帝“武备而不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
二品:狻猊。是像狮子的一种神兽,晋代郭璞直接解释为狮子。《尔雅·释兽》曰:“可伏虎 犳”。据明代杨慎《升庵外集》第九卷记述:“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八曰金猊,形似狮,好烟火,故立于香炉。”可见,狻猊是龙子之一。既然 “可伏虎犳”,当是取其勇猛之意。
三品:豹。《说文》的解释:“豹,似虎圆文。” 《山海经·南山经》记述:“南山兽多猛豹。”《诗经·郑风》言:“孔武有力”。武官补子排序,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可见古代豹的神兽地位高于老虎而低于狻猊,亦是取其勇猛。
四 品:虎。《说文》曰:“山兽之君”,以喻威猛。《宋书·符瑞志》说:“白虎,王者不暴虐,则白虎仁,不害物。”所以,老虎为百兽之王,有王者的智慧,具有 “仁、智、信”之范。因此人们视之为吉祥的神兽。能守诚信,驱邪气,纳祥瑞。古代天子的兵权象征即为“虎符”。天子和诸侯的大门上要画老虎,故称“虎 门”。由于虎威武勇猛,所以古来颇受将帅崇拜。将军的营帐称“虎帐”。勇猛之士称“虎贲”、“虎夫”、“虎士”等。清代武科进士榜为“虎榜”。
五 品:熊。《说文》的解释:“熊兽似豕,山居各蛰。”熊虎丑,其子狗。《尔雅》的解释:“又罴如熊,黄白文。”可见,古代记述了两种熊:一是狗熊,一是人 熊。据《国语·晋语》记载:“黄能入于寝门。”“黄能”即“黄熊”,比狗熊体形大而且勇猛。作为武官官阶的形象,正如《诗经·小雅》所说:“唯熊唯罴,男 子之样”,取其阳刚之意。
六品:彪。《扬子法言》曰:“彪静成文,动成德,以其弸中而彪外也。”宋代周密《癸辛杂识》记述:“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可见,彪与仁德智慧的虎不同,是一种凶悍残暴的动物。作为武官官阶形象,是取其对敌凶狠残暴之意。
七 品、八品:犀牛。《说文》的解释: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犀牛的皮可以做铠甲,但只有水犀牛的皮可以做,故《国语·越语》 称“水犀之甲”。其书的注解说:“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用犀牛做武官官阶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 利之意。
九品:海马。此处的海马,并不是大海中头部似马、单条尾巴向后上方卷曲、体长十几厘米的海洋动物,而是和陆地吃草的马模 样相同、背上长出两只翅膀的神话中的海兽。既能在天空飞翔,也能在汹涌的波涛中穿行。海马的身世颇为神秘,没有介绍其详细情况和象征意义的资料,只是在解 释补子时极为简单的寥寥数语:“水兽,似马,水陆双行,喻水陆皆可攻杀固守。”其文虽短,但意义明确。原来,古代对最下层的军官要求颇高,既能指挥步兵陆 战,又可指挥海军水战。有这样骁勇善战的军官,军队的战斗力肯定极强,有了这样的军队,国家的江山就一定会稳固。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帝 王龙袍十二章纹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的每一章纹饰都有取义,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着帝王皇 恩浩荡,普照四方;山代表着稳重性格,象征帝王治理四方水土;龙是一种神兽,变化多端,象征帝王善于审时度势地处理国家大事和对人民进行教诲;华虫,通常 为一只雉鸡,象征王者要“文采昭著”;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通常是一对绣虎纹和博纹,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藻则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火象征 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火焰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粉米,就是白米,象征着皇帝给养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黼,为斧头形状,象征皇帝做事干练 果敢;黻,为两个己字相背,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美德。

【清朝的官服制度?】

清代官员顶戴分为朝冠与吉服冠两种。朝冠的定制是:亲王以下至一品官,其冠顶均用红宝石,只是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亲王冠顶装饰有10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饰有9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饰有8颗东珠,贝勒冠顶装饰有7颗东珠,贝子的冠顶装饰有6颗东珠,镇国公冠顶装饰有5颗东珠,辅国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饰有4颗东珠。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3颗,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2颗,一品官冠顶装饰有东珠1颗。以上官员的顶戴上均衔红宝石。二品官冠顶饰有小宝石1颗,上衔镂花珊瑚(镇国将军和子爵同武一品官,辅国将军和男爵同武二品官)。三品官顶戴上饰小红宝石,上衔蓝宝石。四品官顶戴上饰小蓝宝石,上衔青金石。五品官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六品官顶戴上饰小蓝宝石,上衔砗磲。七品官冠顶上饰小水晶,上衔素金。八品官为阴文镂花金顶,没有装饰。九品官顶戴为阳文镂花金顶(指未入流的文九品)。会试中试贡士冠顶衔金三枝九叶。举人、贡生、监生冠顶为镂花银座,上衔金雀。生员冠顶为镂花银座,上衔银雀。
清代官员的补子大体分为文、武两种。
文官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鸬鹚,七品鸿漱,八品鹌鹑,
九品练雀。
武官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
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

【你知道清朝官服上的图案都有什么吗?】

清朝官服的图案分文官和武官,其中文官的图案是仙鹤、锦鸡、孔雀等,武官的图案是猛兽之类的,比如麒麟、狮子、豹子等。

【清朝官服图案】

朝服
清代官员的着装
皇帝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种类。皇帝的龙袍以明黄、金黄或杏黄等亮黄色为主 色,上绣九条龙,但以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实际上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 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龙袍下摆则绣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为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 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亲王
清代亲王的朝服一般都是龙 袍,而贝勒是蟒袍。关于蟒、龙的区别,历来没有明确的答案。一般根据《野获编》“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即皇帝)所御(龙)袍相肖,但减一爪”及《大清 会典》中“凡五爪龙缎立龙缎团补服 ......官民不得穿用。若颁赐五爪龙缎立龙缎,应挑去一爪穿用”的禁例,得出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结论。亲王的朝服的颜色只能用土黄或者暗黄,不能是 明黄,而龙必须是盘龙或者降龙,不能是升龙或者正龙。亲王朝服的下摆也绣有“海水江涯”。
亲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郡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贝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
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镇国公、辅国公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九蟒
官员
清代官员的朝服上有一块方形图案称为补子。补子又分为文、武两种。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鸿漱,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
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
补子上除了有飞禽走兽外,还绣有海水和岩石的图案,寓意“海水江崖,江山永固”的意思。补服均是由南京、苏州、杭州即江南三织造订做进贡的,用料讲究,做工精良,尺寸、图案都有严格规定,官员不能私自改变身上与其品级相对应的官服。
清代蟒袍
莽袍有很多种,皇帝穿的龙袍只是莽袍中的一种,皇帝的龙袍为五爪金龙,一般将相、亲王或有功之臣的莽袍为四爪龙。 在清代莽袍上的龙的数量有严格的限制,皇帝9条,其它8条以下。
清代文官的补子只用单只立禽,武官用单兽,基本沿袭明制。
一、文官的补子
文官儒雅娴静,官服以禽鸟为补子图案纹样,以彰显其贤德。
一 品:仙鹤。仙鹤美丽超逸,高雅圣洁,而且长寿,可达六七十岁,在古代成为仙风道骨和长寿的象征。在吉祥鸟的系列中,其地位仅次于凤凰而居第二。凤成为皇后 的象征,而仙鹤则官居一品。《相鹤经》云:“鹤,寿不可量。”《诗经·小雅》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官员补子一品采用仙鹤的图案,取其奏对天子之 意。
二品:锦鸡。锦鸡亦称“金鸡”、“玉鸡”、“碧鸡”,是吉祥的象征。锦鸡有一呼百应的王者风范。其羽毛色彩艳丽,传说还能驱鬼避邪,古人十分喜爱用来作为服装的装饰,如插在武将的衣背头冠上,绣在帝王的礼服上,也叫做“华虫”,表示威仪和显贵。
三 品:孔雀。孔雀不仅羽毛美丽,而且有品性。《增益经》称孔雀有“九德”,其文如下:“一颜貌端正,二声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时而行,五饮食知节,六常 念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复。”在古人看来,孔雀是一种大德大贤、具有文明品质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贵的象征。
四 品:云雁。《说文》释义:“雁,雁鸟也。”雁行,飞雁的行列,并行或走在前头。雁字,雁飞行时所排成的行列。雁群飞行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故 云。大雁还有一种吉祥的意义。大雁飞行的规律性引申为礼节的次序。如《仪礼·士昏礼》规定:“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 《仪礼·士相见礼》规定:“下大夫相见以雁。”也指官吏的排班。所以,大雁用于官员补子的象征意义在于:飞行有序,春去秋来,佐天子四时之序。
五 品:白鹇。形体很像野雉,羽毛白色,有细黑纹,面颊赤红,脖子有青毛如丝,尾羽很长。白鹇鸟产于南方,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吉祥物。白鹇鸟展翅,象征抛弃尘 秽,迎新纳福。白鹇鸟喝水象征生活像泉水甘美。此外,它还能赶走灾害,祈求丰收。总之是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白鹇还是一种忠诚的“义鸟”。传说宋朝少 帝赵昺在崖山时,人送白鹇一只,他亲自喂养在舟中。少帝投海殉国后,白鹇在笼中悲鸣奋跃不止,终与鸟笼一同坠入海中。后人称白鹇为“义鸟”。所以,白鹇鸟 的形象作为五品官员补子,取其行止闲雅,为官不急不躁,无为而治,并且吉祥忠诚。
六品:鹭鸶。白鹭亦称白鸟,陆机《诗疏》云: “鹭,水鸟也,好而洁白,故谓之白鸟。”白鹭是吉祥之鸟。《魏书官氏志》:“以侍察者官”,取其延颈远望。另,因鹭飞有序,以喻百官班次。如《禽经》: “寮窠雍雍,鸿仪鹭序”。《元诗选》:“玉笋晓班联鹭序,紫檀春殿对龙颜”。
七品:鸳鸯。古称“匹鸟”,据说鸳鸯成对,鸳鸣鸯 和,左雄右雌,双双飞翔,夜晚雌雄羽翼掩合交颈而眠。若其偶失,从不再配。《诗经·小雅》载:“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寿宜之”,体现了古代 “五伦”中夫妻美好的关系,是一种吉祥的瑞鸟。其作为官员的补子,是取其羽毛上耸,象征坚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喻其兢兢业业。
八 品:鹌鹑。在古代“鹌”和“鹑”本是两种鸟。据《本草纲目》记述:“鹌与鹑两物也,形状相似,但无斑者为鹌也。”后经语言演化,将二者合称为一物。鹌鹑之 “安”是安全之“安”的谐音,因此又具有“事事平安”和“安居乐业”的象征意义。用鹌鹑表示官员的等级,除了上述意义外,据《山海经》云:“其鸟羽司帝之 百服”,比喻百官是皇帝的服饰,意思是说百官代表皇帝的形象,体现皇帝的规矩和威仪。
服补子是帝王龙袍十二章纹的延伸,由此而形成一个等级分明的系统。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 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方形补子,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辨别官品。除此之外,还有皇帝作为赐服专门赐给特定人物的赐 补,有斗牛和飞鱼两种。
九品:练雀。亦称练鹊、绶带鸟。绶带是古代 帝王、百官礼服的佩饰,是用彩色丝绦织成片状的长条。绶带的颜色和长度随官员品级的变化而不同。皇帝和诸王用四彩,长二丈一尺。宰相绿色,公侯、将军紫 色。古代帝王、诸侯、士大夫均佩玉,系玉的丝称“组绶”。因此各种绶带成为权力和富贵的象征。而练雀的尾羽与之相似,故有绶带鸟名。绶带鸟也因而具有了上 述的象征意义。另外,《韵会》云:“谓之性喜”,喻绶带鸟能报喜,而用作官员补子。
御史:獬豸。在文官九品之外,御史这个官职也 有补子,其形象是獬豸。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述异记》载:“獬豸者,一角羊也。性知人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宋史·舆服志》记 述用獬豸角的形状做成帽子,给御史顶戴,称为“獬豸冠”。明清时獬豸作为御史官服补子图案,说明獬豸执法护法的象征意义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二、武官的补子
武官勇武剽悍,威风凛凛,以猛兽为官服补子图案,以彰显其威仪。
一 品: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大戴礼》说:“毛虫三百六十,以麟为长。”是龙、凤、麟、龟四灵之一。麒麟出现是“圣王之嘉瑞”。《说文》的解释是: “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 “麒麟设武备而不为害”。“有足者宜踢,有额者宜顶,有角者宜触,为麟不然,是仁也”。所以,以麒麟为一品武官的官阶形象,既象征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征皇 帝“武备而不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
二品:狻猊。是像狮子的一种神兽,晋代郭璞直接解释为狮子。《尔雅·释兽》曰:“可伏虎 犳”。据明代杨慎《升庵外集》第九卷记述:“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八曰金猊,形似狮,好烟火,故立于香炉。”可见,狻猊是龙子之一。既然 “可伏虎犳”,当是取其勇猛之意。
三品:豹。《说文》的解释:“豹,似虎圆文。” 《山海经·南山经》记述:“南山兽多猛豹。”《诗经·郑风》言:“孔武有力”。武官补子排序,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可见古代豹的神兽地位高于老虎而低于狻猊,亦是取其勇猛。
四 品:虎。《说文》曰:“山兽之君”,以喻威猛。《宋书·符瑞志》说:“白虎,王者不暴虐,则白虎仁,不害物。”所以,老虎为百兽之王,有王者的智慧,具有 “仁、智、信”之范。因此人们视之为吉祥的神兽。能守诚信,驱邪气,纳祥瑞。古代天子的兵权象征即为“虎符”。天子和诸侯的大门上要画老虎,故称“虎 门”。由于虎威武勇猛,所以古来颇受将帅崇拜。将军的营帐称“虎帐”。勇猛之士称“虎贲”、“虎夫”、“虎士”等。清代武科进士榜为“虎榜”。
五 品:熊。《说文》的解释:“熊兽似豕,山居各蛰。”熊虎丑,其子狗。《尔雅》的解释:“又罴如熊,黄白文。”可见,古代记述了两种熊:一是狗熊,一是人 熊。据《国语·晋语》记载:“黄能入于寝门。”“黄能”即“黄熊”,比狗熊体形大而且勇猛。作为武官官阶的形象,正如《诗经·小雅》所说:“唯熊唯罴,男 子之样”,取其阳刚之意。
六品:彪。《扬子法言》曰:“彪静成文,动成德,以其弸中而彪外也。”宋代周密《癸辛杂识》记述:“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可见,彪与仁德智慧的虎不同,是一种凶悍残暴的动物。作为武官官阶形象,是取其对敌凶狠残暴之意。
七 品、八品:犀牛。《说文》的解释: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犀牛的皮可以做铠甲,但只有水犀牛的皮可以做,故《国语·越语》 称“水犀之甲”。其书的注解说:“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用犀牛做武官官阶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 利之意。
九品:海马。此处的海马,并不是大海中头部似马、单条尾巴向后上方卷曲、体长十几厘米的海洋动物,而是和陆地吃草的马模 样相同、背上长出两只翅膀的神话中的海兽。既能在天空飞翔,也能在汹涌的波涛中穿行。海马的身世颇为神秘,没有介绍其详细情况和象征意义的资料,只是在解 释补子时极为简单的寥寥数语:“水兽,似马,水陆双行,喻水陆皆可攻杀固守。”其文虽短,但意义明确。原来,古代对最下层的军官要求颇高,既能指挥步兵陆 战,又可指挥海军水战。有这样骁勇善战的军官,军队的战斗力肯定极强,有了这样的军队,国家的江山就一定会稳固。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帝 王龙袍十二章纹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的每一章纹饰都有取义,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着帝王皇 恩浩荡,普照四方;山代表着稳重性格,象征帝王治理四方水土;龙是一种神兽,变化多端,象征帝王善于审时度势地处理国家大事和对人民进行教诲;华虫,通常 为一只雉鸡,象征王者要“文采昭著”;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通常是一对绣虎纹和博纹,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藻则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火象征 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火焰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粉米,就是白米,象征着皇帝给养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黼,为斧头形状,象征皇帝做事干练 果敢;黻,为两个己字相背,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美德。

标签: 清朝官服 清朝服饰清朝官服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