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王李璘到底有没有谋反,唯一一个没有昏君的朝代

【《永王东巡歌》:李白真的有谋反之心吗?】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和夫人正在江西庐山避难。永王李璘带领水军沿长江而下,想占领江南一带。部队到达九江时,听说大诗人李白就住在庐山,先后三次派人邀请。李白一直希望能像东晋谢安一样建功立业,也就欣然从命,在李璘幕下当了一名参谋。

但是,唐肃宗却十分忌惮李璘挥兵东进,他命令他到四川去侍奉太上皇。李璘没理他,照样向东挺进。唐肃宗大怒,派大诗人高适进剿,李璘兵败被杀。那些跟从他的人也被扣上谋反的帽子,当成逆党处理。

李白当时名动天下,自然也在劫难逃,被关进了浔阳监狱。李白生性豪放不羁,在京城做官时,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大太监高力士及杨贵妃兄妹。再加上他才华出众,人称谪仙一般的人物,许多人很嫉妒他。墙倒众人推,一时间,要求处死李白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杜甫曾经为他鸣不平,坚决不相信自己的好朋友会谋反,曾经写过“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后来,经过亲朋好友的多方奔走,李白被判流放夜郎。在路上走了一年多,到了白帝城时,正逢朝廷大赦,被无罪释放了。李白激动不已,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

那么,他真的有谋反之心吗?我们可以节选两首他在永王幕府写的《永王东巡歌》。

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洛阳一带现在被大批叛军占领,中原地区的老百姓纷纷南逃。人民受到的战乱之苦不亚于东晋“永嘉南渡”之时。我和谢安一样才能出众,只要大王肯任用我,我一定能在谈笑之间为你平定叛乱。

其十一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只要大王授予我部队指挥权,我能在筵席之间指挥军队平叛。到时候,大王的正义之师乘胜北进,收复长安,迎接天子回京。

这两首诗充满了爱国激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消灭叛军的豪情壮志。诗中并没有劝永王自立称帝的片言只语。李白一直仕途不顺,“乱世出英雄”,他只是以为自己终于有了建立不世功勋的机会而已。

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的好朋友孔巢父也在座。但是他有着极高的灵敏度,他敏锐地觉察到了皇家之间的勾心斗角,李璘不会成功,留在这里有杀身之祸。他就借口说自己身体有病,离开了永王。后来在代宗,德宗时,他受到重用,当了很大的官。他的这一行为,当时令许多人称奇。相比之下,李白就单纯得多。

李白晚年一直很委屈,他给许多朋友写诗为自己辩白。比如,他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说“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表示自己是被胁迫的。

确实,和永王相比,李白只是一个有点名气的老百姓,大王再三邀请,他敢不去?要是坚决拒绝,可能当时就送了性命。

李白一直到暮年还不忘从军报国。后来,安史叛军史朝义向东南窜拢,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征。李白当时六十一岁,他不顾体弱多病,毅然从军。但是后来又病了,半路而返。一年后,他就去世了。真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宋朝人蔡居厚在他的《蔡宽夫诗话》中,就为李白辩解:太白岂从人为乱者哉!盖其学本出纵横,以气侠自任,当中原扰攘之时,欲藉之以立奇功,故《东巡歌》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之句。其卒章云“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亦可见其志矣。

现代也有许多人为李白写了许多鸣冤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找来看看。

【背叛唐玄宗,还坑李白写“反诗”的永王李璘后来怎么样了?】

他被皇甫侁给杀死了。因为他没有造反的能力偏偏又要要造反,最终兵败,不仅害死了自己也拖累了李白。

【李璘背叛唐肃宗了吗?】

这没有谁背叛谁的事,对他们两人来说,都想当黄帝。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就是这个原因。请参考以下,从 《早发白帝成》所含历史事件中 所讲:
永王李璘案
天宝十五年(756年),因安史之乱逃离长安的太子李亨于灵武城南楼即帝位,是为唐肃宗,尊称唐玄宗为太上皇。
肃宗即位是擅立,玄宗的尴尬自不必说,永王李璘不服兄长肃宗李亨,打算在江陵起兵。
当时江陵长史为高适(与岑参齐名的边塞诗人,那句广为人知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便是他的名句),高适一眼看出永王李璘有对抗唐肃宗之意,感觉大势不妙,便借口有病,偷偷离开江陵,投奔了肃宗,详细介绍了江东形势,说明李璘必败之状。肃宗于是设置淮南节度使,领广陵等十二郡,任命高适为节度使。又置淮南西道节度使,领汝南等五郡,以来瑱为节度使,使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图璘。来瑱曾经任颍川(今河南许昌)太守,安禄山叛军多次攻颍川,都被来瑱率军民击退,因此被时人称为“来嚼铁”。可以说,肃宗已经抢先下手,对弟弟永王李璘做了严密防范。
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永王李璘以平乱为号召,擅自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县)起兵,引军东下,军容威盛,这便是历史上所谓的“永王东巡”。吴郡太守兼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派人诘问永王李璘,问其擅自引兵东下到底是何用意。永王李璘大怒,派大将浑惟明进攻李希言,李希言则派大将元景曜和丹徒太守阎敬之抵挡。结果李希言军大败,阎敬之被杀,元景曜投降了永王李璘。永王李璘又派大将季广琛攻击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李成式派大将李承庆抵挡,李成式军也大败,李承庆投降了永王李璘。江淮为之震动。
这时候,肃宗事先专门任命的防范永王李璘的高适、来瑱与韦陟三人在安陆(今湖北安陆)会合,结盟誓军讨伐永王李璘。之前吃了败仗的广陵长史李成式决定与河北招讨判官李铣合兵,一起讨伐永王李璘。李铣率领数千兵马,驻扎在扬子(今江苏扬州西南)一带;李成式派判官裴茂率兵三千人马,布军在瓜步(今江苏东南)一带。裴茂甚有心计,为了壮大唐官军声势,便制作了许多旗帜,插在长江沿岸。永王李璘登上城楼,看到旗帜遍布江边,唐官军声势浩大,心中开始恐惧。
永王李璘的部将季广琛也起了私心,想为自己留好后路,于是召集诸将说:“我们跟从永王到此,形势已十分危急,当早图出路,不然战败身死,则永为逆臣。”于是季广琛率部逃往广陵,浑惟明逃往江宁,冯季康逃往白沙(今江苏仪征)。
至此,永王李璘身边无兵无将,已经是穷途末路,无计可施。长江北岸的唐官军又故意多点火把,火光照在水中,李璘仓皇中不辩真伪,误以为官军已经过江,连夜带着家属逃跑。一直到天亮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没有人过江,这才重新入城收兵,乘船而逃。
永王李璘一路逃窜,打算南逃到岭南一带,江西采访使皇甫侁派兵穷追不舍追击,终于生擒了永王李璘。至德二年(757年)二月二十日,皇甫侁暗中派人杀死了永王李璘,其家属被送往成都。肃宗听说弟弟被杀,还大发雷霆说:“皇甫侁既然俘获我弟,为何不送来而擅之?”于是罢了皇甫侁的官。

【李白真的参加了永王李璘的谋反吗】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庐山,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恰在此时,永王李璘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他认为天下乱局已定,此时大唐的情形十分类似于东晋永嘉南渡,正是割据江南的大好时机。因此力劝永王直取会稽,并在永王发动叛乱之后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等语,自比谢安,怂恿李璘割据称帝意图昭然。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

【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为什么?】

因为他卷入了之争。他想随永王去平叛,谁知永王却打着纂权的主意,唐肃宗把永王干掉了,李白被流放。原本是要腰斩的,因别人求情才改流放的

【坑李白写“反诗”的永王李璘,李璘后来怎么样了?】

在李白被认定为附逆险些处死的同时,李璘也被朝廷的大军追上了但是他坚决不降,与江西采访使皇甫侁大战于大庾岭,结果不幸被皇甫侁所杀。

标签: 永王李璘到底有没有谋反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李白因永王李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