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长联相关内容

天下第一长联是什么

1888

作者钟耘舫的“天下第一长联”解读

21866

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何称天下第一长联

19645

天下第一长联的下联注释

1、第1句:蒙——“我”的谦称,犹言“愚”。张衡《西京赋》:“蒙窍惑焉。”李善注:“蒙,谦称也。”
2、第1句:淮濆(音:fen2 坟)——淮河沿河的高地。《诗·大雅·常武》:“铺敦淮濆。”孔颖达疏:“布陈敦厚之阵于淮水濆厓(音:ya2 牙,旧读 ai2 崖。义:山边)之上。”
3、第2句:沪渎——古称吴淞江下游近海一段。
4、第3句:衡岳——南岳衡山。
5、第4句:泰岱——东岳泰山,又称岱岳。
6、第6句:涕泗——涕泪。
7、第7句:蚕凫——传说中的古蜀王蚕丛、鱼凫。
8、第8句:刘孟——指三国的刘备、五代后蜀的孟知祥。
9、第9句:轼辙——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
10、第10句:马扬——汉代著名文学家马相如、扬雄。
11、第12句:益部——即益州,指四川。
12、第14句:皋——皋陶,舜时的刑官。
13、第15句:夔——舜时的乐官。
14、第16句:契——舜时助禹治水有功,任为司徒。
15、第17句:稷——即后稷,舜时的农官。
16、第18句:欷——叹息。《汉书·景十三王传》:“臣闻悲者不可为累欷。”颜师古注:“累,重也。欷,?[欷也。”
17、第18句:剑栈——古剑门外道。
18、第19句:拾遗——指杜甫在唐肃宗时曾任拾遗。
19、第20句:郊寒岛瘦——指唐代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风。孟郊诗多苦寒之音,贾岛诗多孤峭枯寂之境。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20、第21句:峡鸟巫猿——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1、第22句:卧龙驰驱——指诸葛亮。诸葛亮《出师表》:“遂许先帝以驱驰。”
22、第23句:井蛙——指东汉曾据蜀称帝的公孙述,字子阳。《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
23、第24句:阴阳罗网——天地圈套。
24、第25句:渴鲋——即“涸辙之鲋”,指处于干涸车辙中的鲋鱼,典出《庄子·外物》。
25、第28句:滔滔汩汩——指波涛滚滚,奔流有声的大江。苏轼《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26、第29句:匪朝匪夕——不分昼夜。
27、第30句:萍梗——喻行踪不定。
28、第36句:窔(音:yao4 耀,又读 yao3 咬)澒(音:hong4 哄)洞(音:tong2 同)——水深而广,弥漫无际。“窔”,深底。《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岩窔洞房。”李周翰注:“窔,岩底也。”“澒洞”,亦作“洚洞”、“洪洞”、“鸿洞”。弥漫无际。贾谊《旱云赋》:“运清浊之澒洞兮,正重沓而并起。”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杯》:“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29、第39句:辽夐(音:xiong4 诇)——通“诇”,辽远。《谷梁传·文公十四年》:“长毂五百乘,绵地千里,过宋、郑、滕、薛,夐入千乘之国。”
30、第39句:奥斐——澳洲、非洲。
31、第40句:帝国——即“大清帝国”。
32、第41句:阿国——其他国家。
33、第41句:诱民智——启迪民智使之聪明。
34、第42句:乘桴——竹木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桴,竹木所制之筏。
35、第43句:羿奡(音:ao4 奥)——人名二。夏代寒浞(音:zhuo2 茁)之子。《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荡舟。”何晏集解:“羿,有穷国之君,篡夏后相之位。其臣寒浞杀之,因其室而生奡。奡多力,能陆地行舟,为夏后少康所杀。”
36、第44句:履冰业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音:min2 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37、第45句:褰裳惕惕——如撩起衣裳涉水,有所畏惧,有所防备。《诗·郑风·褰裳》:“褰裳涉溱。”
38、第46句:虩虩(音:xi4 隙)——恐惧貌。《易·震》:“震来虩虩,笑言哑哑。”
39、第49句:止屉——掣动装置。
40、第50句:湔——湔江。出玉垒山,东经广汉南会于雒(音:luo4 洛)水。
41、第50句:泜(音:chi2 迟)——泜水,即岷江。
42、第50句:横污行潦——潢污,低洼之积水。行潦,道路上之积水。《左传·隐公三十年》:“潢污行潦之水。”
43、第51句:拔尔抑塞礌(音:lei2 雷,又读 lei4 泪。同“礧”)砢(音:luo3 裸)才猷——拔尔,振拔你屈滞的卓越才智。礌砢,同“磊砢”,才能卓越。《世说新语·言语》:“其人磊砢而英多。”才猷,才智。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诗:“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44、第53句:五丁——传说中的四川力士。《华阳志·蜀志》:“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
45、第55句:费蒋——三国时蜀汉大臣费袆(音:hui1 灰)、蒋琬。均官至大将军,录尚书事。
46、第55句:丝纶——旧称帝王诏令。《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疏》云:“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纶也。”此谓两人当政时总揽大权。
47、第56句:爻占——卜卦。
48、第58句:冈底——地名,冈底斯山。《清史稿》卷五百二十五:“冈底斯山,即昆仑,为东半球众山众水之祖。”
49、第60句:沱潜——沱江,即嘉陵江。
50、第61句:巢燧——指远古氏族,即结木为巢的有巢氏和钻木取火的燧人氏。
51、第62句:盘古——神话人名。我国古代神话中开天辟地的英雄。
52、第63句:弹丸——喻指武力。
53、第63句:摭拓——扩展。
54、第64句:累赘——同“累坠”。拖累;负重。
55、第64句:将军——指巴蔓子,战国时期巴国将军。《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国有乱。向楚求救,许以三城。楚既救巴,遣使请割三城。蔓子不许,说:‘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楚王嘉其义,厚葬其头,巴国亦以上卿葬其身。墓在旧城定远门内东侧莲花池旁。”
56、第65句:苌弘葬碧——神话传说典故。苌弘(公元前?-前492年),春秋时周大夫。又称苌叔。通晓天象历数之学,常用以解说。后参与晋范氏、中行氏对赵氏的斗争,晋卿赵鞅为此声讨,他被周人杀死。神话传说其血三年化为碧玉。《汉书·艺文志》兵阴阳家有《苌弘》十五篇,今佚。
57、第66句:礼乐兵农治谱——指古代礼乐兵农等资治益事之专书。
58、第67句:效尤——效法他人过错。
59、第68句:淫滪(音:yu4 预)——即滟滪滩,亦作“滟滪堆”,俗称“燕窝石”。《水经注·江水一》:“益州江中有孤石,名淫滪石。冬出水二十余丈,夏则没。”为长江江心突起的巨石。在重庆市奉节县东五公里瞿塘峡口,旧时为长江三峡著名险滩。1958年整治航道时已炸平。
60、第69句:黎邛——古地名。即四川境内的黎州和邛州。
61、第70句:第——但;且。《史记·陈丞相世家》:“陛下第出伪游云梦。”
62、第70句:薛——唐代女诗人薛涛。
63、第70句:蕊——花蕊夫人。有二:一为前蜀主王建之妃徐氏;二为后蜀主孟昶之妃费氏。
64、第70句:芙蓉——据明·何字度《益部谈资》载:“孟昶曾命人在成都宫苑城墙上遍植芙蓉,深秋开花,上下相照,有如锦绣,故成都又称芙蓉城。”
65、第71句:杜鹃——神话典故。传说古蜀王杜宇,号曰望帝,死后化成杜鹃。唐·卢求《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成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故蜀人悲子规鸟。”
67、第72句:峨眉秀——借喻文君、薛涛。唐·无稹《寄赠薛涛》诗:“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68、第72句:鲜(音:xian3 险。同“尟”)——少。《诗·大雅·荡》:“靡不胡初,鲜克有终。”
69、第72句:桢干才——栋梁才,在此喻贤才。
70、第73句:賨(音:cong2 丛)毡橦(音:tong2 童)布——賨毡,同“賨布”。秦汉时湖南、四川一带少数民族作为赋税缴纳的布匹。《后汉书·南蛮传》:“秦昭王使白起代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汉兴改武陵,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橦布,橦树花织的布。《文选·左思〈蜀都赋〉》:“布有橦华(花)。”刘逵注:“橦华者,树名橦,橦华柔毳,可绩为布也。出永昌。”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71、第75句:巧指臂——谓巧取。
72、第76句:狮狻——同“狻猊”,即狮子。《穆天子传》:“卷一,狻猊野马,走五百里。”郭璞注:“狻猊,师(狮)子。”亦作“狻麑(音:ni2 尼,又读 mi2 迷)”。《尔雅·释兽》:“狻麑……食虎豹。”
73、第78句:犍叙——地名二。即犍为、叙州。
74、第78句:胥——通“与”,相与;皆。《诗·小雅·角弓》:“兄弟婚姻,无胥远矣;尔之远矣,民胥然矣。”郑玄笺:“胥,相也。”又:“胥,皆也。”
75、第78句:灭顶——灭顶之灾。入水极深,不见头顶。《易·太过》:“过涉灭顶,凶。”
76、第79句:綷(音:cui4 粹)縩(音: cai4 菜)——衣服相擦之声。《汉书·孝成班捷伃(音:xu4 叙)传》:“纷綷縩兮纨素声。”亦作“綷\\粲”。潘岳《藉田赋》:“绡纨綷縩。”陆机《百年歌》:“罗衣綷\\粲金翠华。”
77、第80句:穷措体——对己卑称。亦称“穷措大”之身,作者卑称自己之谦语。旧时讥贫穷的读书人为“穷措大”。
78、第83句:嶪嶪(音:ye4 业)——高耸貌,形容山高大险峻。杜甫《望岳》诗:“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萧统《玄圃讲诗》:“穿池状浩汗,筑峰形嶪岌(音:ji2 及)。”
79、第84句:钟毓——三国时魏人。累官至徐州、荆州都督,曾直言谏魏明帝西征,祁及修洛阳宫室,反对曹爽增兵伐蜀。见《三国志·魏·钟繇传附》。
80、第85句:肖形凹凸——微露不平。
81、第86句:媷(音:ru4 入)恼——惹恼。
82、第87句:假饶——假使富有。
83、第87句:赤仄紫标——指钱币。“赤仄”又名“赤侧”、“紫绀钱”皆为汉代钱币。《南史·临川靖惠王宏传》:“宏性爱钱,百万一聚,黄榜标之,千万一库,悬一紫标。”
84、第88句:盗跖——人名。即展跖,春秋战国时的农民起义领袖,被诬称为“盗”。
85、第88句:柳惠——人名。即展禽,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展氏,名获,字禽。食邑在柳下。谥惠。任士师(掌刑狱的官)。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齐攻鲁,他派人到齐劝说退兵。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坐怀不乱”著称,历代被称为贤的代表。
86、第89句:庶——庶几;或许;差不多。《论语·先进》:“子曰:‘回也,其庶乎!’”
87、第90句:冀——希望。《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88、第90句:泉宫——指黄泉之下、阴曹地府。
89、第96句:讵识——讵,岂。李白《行路难》诗:“华亭鹤唳讵可闻!”讵识,岂知。
90、第96句:铅腥锡臊——即指“铜臭”。铅、锡代指钱币。杜甫《岁晏行》:“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合青铜。”
91、第97句:震旦——谓文物之邦。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 Cinisthana,中文佛教经籍译作震旦。东晋帛尸棃(音:li2 梨)蜜多罗译《佛说灌顶经》卷六云:“阎浮界内有震旦国”,即此。异译亦作振旦、真丹、神丹等。《楼炭经》解释震旦这一译名称:“葱河以东名为震旦,以日初出曜于东隅故。”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四称:“振旦,或言真丹,并非正音,应言支那,此云汉国也。”
92、第97句:褦(音:nai4 耐)襶(音:dai4 带)——衣服粗重宽大,既不合身又不合时。比喻无能,不晓事。程晓《嘲热客》诗:“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
93、第98句:甫——才;方。《汉书·孝成许皇后传》:“今吏甫受诏读记。”
94、第98句:翳胞——胎胞。
95、第99句:遽(音:ju4 据)——遂;就。《淮南子·人间训》:“塘有万穴,塞其一,鱼何遽无由出?室有百户,闭其一,盗何遽无从入?”
96、第99句:烦——烦劳;相烦。《左传·僖公三十年》:“敢以烦执事。”
97、第99句:汤饼——俗宴名称。旧俗生儿三日设宴招待亲友,称曰“汤饼宴”。
98、第101句:包老——指包拯(999-1062)。北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为官刚正、执法严峻,权臣贵戚为之敛手,知开封府时,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为封建时代清官的典型。著作有《包孝肃奏议》。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演为戏文,元杂剧已有《陈州粜米》等剧目,以后流传日广,形成丰富的传说。
99、第101句:轮回——佛教名词。译自梵语 Samsara 。亦称“六道轮回”。原意是“流转”,为婆罗门教主要教义之一。佛教沿用并发展,说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就永远在“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犹如车轮转动不停,故名。佛教以此解释人世间的痛苦。
100、第102-104句:菩提——佛教名词。译自梵语 Bodhi,意为“觉”、“智”、“道”等。佛教用以指断绝世间烦恼而达涅盘(音:pan2 盘)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
101、第105句:褪脱皮囊——指灵魂离开人体躯壳。
102、第106句:胚胎蝼蚁——指投胎于蝼蛄和蚂蚁。
103、第109句:虱脑虮肝——谓虱子的脑、虱卵的肝,比喻微小。
104、第110句:垂拱——垂衣拱手,古代形容“无为而治”。《尚书·武成》:“垂拱而天下治。”
105、第110句:萃——草丛生貌,引申为聚集。如:荟萃。《楚辞·天问》:“苍鸟群飞,孰使萃之?”也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如:出类拔萃。
106、第110句:蟭(音:jiao1 焦)螟——同“焦螟”。亦作“鹪螟”。古代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抱朴子·剌骄》:“蟭螟屯坟眉之中,而笑弥天之大鹏。”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
107、第110句:肸(音:xi1 希)蚃(音:xiang3 响)——分布、散布。指声响、气体的传播,引申为盛貌。《说文·十部》:“肸,响布也。”段玉裁注,根据《文选·上林赋》及《甘泉赋》李善注,认为应作“肸,肸蚃,布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众香发越,肸蚃布写。”颜师古注:“肸蚃,盛作也。”写,吐。左思《吴都赋》:“芬馥肸蚃。”
108、第112句:蛮触——谓争端;争战。语出《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苏轼《跋王晋卿所藏莲华经》:“乃知蜗牛之角,可以战蛮触。”后称因细故而引起的争端为蛮触之争。
109、第112句:艅(音:yu2 余)航——大舰名。同“艅艎(音:huang2 皇)”、“余(馀)皇”。郭璞《江赋》:“漂飞云,运艅艎。”
110、第113句:旃(音:zhan1 毡)檀——即檀香。梵语 Chandana 的省称。玄应《一切经音义》:“旃檀那,外国香木也,有赤、白、紫等数种。”贯休《游金华山禅院》诗:“兹地曾栖菩萨僧,旃檀楼殿瀑崩腾。”亦作“栴檀”。皮日休《孤园寺》诗:“巾之劫贝布,馔以栴檀饵。”
111、第117句:牂(音:zang1 脏)牁(音:ke1 柯)——古郡名。亦称“牂柯”。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治故且兰(今贵州中部一带,一说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辖境约当今贵州大部、广西西北部和云南东部。三国蜀汉以后逐渐缩小,治所也有移徙。南朝齐改南牂牁郡。梁大宝以后废。
112、第117句:僰(音:bo2 博)道——古县名。汉置,因僰人(古族名)所居,故名。治今四川宜宾西南安边镇。北周保定间改外江,隋大业初复旧。唐贞观中移治今宜宾市。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改名宜宾。汉武帝时为犍为郡治所,南朝梁后为戎州治所。
113、第118句:夜郎——古族名、古国名。战国到汉时,主要在今贵州西部、北部。以及云南东北、四川南部与广西北部部分地区。主要从事农业。曾建立地方政权,有“夜郎自大”之说。汉初与南越、巴、蜀有贸易关系。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其地设置牂牁郡。
114、第119句:獞猺——指壮族、瑶族。旧时对我国壮族、瑶族在称谓上带侮辱性的书写形式。
115、第120句:啧啧——鸟鸣声。在此指壮、瑶族说话口音。
116、第120句:鸮(音:xiao1 消)——亦称“猫头鹰”。鸟纲,鸱鸮科各种类的通称。喙和爪都弯曲呈钩状,锐利,嘴基具蜡膜。两眼不似他鸟之着生在头部两侧,而位于正前方;眼的四围羽毛呈放射状,形成“面盘”。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黄昏或夜间活动,主食鼠类,间或捕食小鸟或昆虫,应视为农林益鸟。所有鸮类均属国家保护动物。如角鸮(Otus)、雕鸮、耳鸮等。
117、第120句:鸱——即“鹞鹰”。《庄子·秋水》:“鸱得腐鼠。”
118、第121句:丘索坟——指古书。《三坟》、《五典》、《九丘》。孔安国《尚书序》:
“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
119、第122句:酸胔(音:zi4 自)醋骼——肉还没有烂尽的骨殖,谓酸臭的枯骨烂肉。《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掩骼埋胔。”郑玄注:“骨枯曰骼,肉腐曰胔。”
120、第124句:聪明误我——引典句。苏轼《洗儿戏作》:“我被聪明误一生。”
121、第129句:鞠抚——即鞠养,抚养。《北史·房产谦传》:“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鞠养。”
122、第131句:髑髅——死人的头骨;骷髅。《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音:xiao1 哮)然有形。”《晋书·愍(音:min2 民)怀太子传》:“南风起兮吹白沙,遥望鲁国郁嵯峨,千岁髑髅生齿牙。”
123、第133句:酷滥——谓特别贪婪。
124、第133句:九经——被儒家奉为经典的《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孝经》、《论语》等九种书。
125、第134句:始——方始;才。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26、第134句:畀——给予;付与。《诗·鄘风·干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左传·隐公三年》:“周人将畀虢公政。”
127、第134句:徼裔——边塞;边远偏荒之地。《汉书·邓通传》:“人有告通盗出徼外铸钱。”颜师古注:“徼,犹塞也。”
128、第136句:渚澈湔肠——谓洗髓湔肠,清洗骨髓和肠道,脱胎换骨。
129、第137句:唏——哀叹。《方言》第一:“唏,痛也,凡哀而不泣曰唏。”《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纣为象箸而箕子唏。”
130、第138句:哦——吟哦。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日哦其间。”
131、第139句:倩——请求;借助。黄庭坚《即席》诗:“不当爱一醉,倒倩路人扶。”
132、第145句:蓼瘠椹敲——瘠瘦的苦蓼置于砧板上敲捶。
133、第146句:荷癯桨荡——瘦弱的荷花被船桨拨荡。
134、第1147句:仆——谦词,作者自称。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非敢如是也。”
135、第151句:蓝蔚——蔚蓝的苍天。深蓝色,杜甫《冬到金华山观》诗:“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
136、第152句:双阙——指江津城楼貌。古代宫殿、祠庙等门前望楼,通常在左右各一高台上建楼,以二阙间空缺,故名双阙。
137、第152句:梯崇——拾级登高。
138、第153句:银涛——白色的云海。
139、第155句:鼻腻——鼻涕。
140、第156句:掬——双手捧。
141、第156句:龟鳖——巨龟。
142、第157句:稳护方壶圆峤——神山的神话典故。《列子·汤问》:“渤海之东,有大壑焉。其中有山,一曰岱与,二曰圆峤,三曰方壶,四曰瀛,五曰蓬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所,乃命禺疆使巨鳖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
143、第158句:十二万年——巨鳖轮番负神山历时数。“六万岁一交”,十二万年换两次。又旧以十二万年天地穷尽。王韬《淞隐漫录》:“一十二万年同归澌灭,虽有神仙,讵逃此劫?”丁治堂《仕隐斋涉笔》:“十二万年天亦老。”
145、第160句:眂——“视”的异体字。
146、第160句:侬——我。李白《秋浦歌》:“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147、第160句:斫——砍削。《尔雅·释器》:“肉曰脱之,鱼曰斫之。”郭璞注:“斫,谓削鳞也。”
148、第160句:别式乾坤——另一种天地。

...

17447

《大观楼长联》全文注音是什么?

15271

孙髯翁的人物作品

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