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千军如卷席相关内容

“横扫千军如卷席”出自哪里?全诗是什么?

出自毛泽东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

17828

“横扫千军如卷席”出自哪里,全诗是什么

20055

七百里驱十五日,横扫千军如卷席描写的是什么战斗?

1931年4月,蒋介石对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毛泽东亲自指挥中央红军,十五天中(1931年5月16日至30日),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此次反“围剿”胜利之后,词人便创作了这一人民战争思想胜利的颂歌。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毛泽东〔近现代〕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翻译:白云山顶的云层滚动,好像要凌空直立起来一样,山下的敌人狂呼乱喊,鼓噪而上,根据地的军民同仇敌忾,就连干枯的树木,老朽的树桩龃也齐心协力为红军助战。英勇善战的红军好像飞将军从天而降,无数的刀枪刺向敌人。

在十五天里,红军长驱直入,从苍茫的赣江到青翠的闽山,驰骋七百余里,把来犯的敌人收拾得干净利索。国民党反动派泣不成声,“步步为营”的战术破产了,叹气又有什么用!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大气磅礴的战争史诗,是一曲慷慨壮美的人民战争颂歌。全词用入声韵,固然为词牌所规定,但诗人严守着密集使用入声韵的原则,也是服从了战场广阔、战事紧张、战局陡变的表达需要。密集入声韵繁音促节,紧锣密鼓,有如骏马奋蹄,红旗猎猎,奋迅铿锵,力扣人心。

此词上片具体描写了白云山战斗的经过,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整个战役胜利的情况。全词气势雄伟,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具体描绘和概括叙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82

风烟滚滚鏖战急,波涛汹涌光阴逼激起战士冲天怒横扫千军如卷席什么意思

2355

七百里驱十五日,横扫千军如卷席描写的是什么战斗?

反第二次大“围剿”。

国民党军对红军第一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又派军政部长何应钦率20万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于1931年4月1日向中央苏区发起第二次“围剿”,企图包围并消灭红一方面军主力于赣南。

苏区中央局经过反复讨论,接受毛泽东的意见,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将主力南移至广昌、宁都、石城地区,集中兵力,先打弱敌,然后自西向东横扫,各个歼灭敌人。国民党军在红军游击战袭扰下,行动缓慢。

4月23日,红一方面军3万余人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转至龙冈、东固地区隐蔽集结。5月16日,红军突然发起攻击。5月31日,攻克福建建宁城。15天内,红军连打五次胜仗,自西向东横扫七百里,歼敌3万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

出处分析:

该句出自现代毛泽东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原文: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译文:

白云山顶的云层滚动,好像要凌空直立起来一样,山下的敌人狂呼乱喊,鼓噪而上,根据地的军民同仇敌忾,就连干枯的树木,老朽的树桩龃也齐心协力为红军助战。英勇善战的红军好像飞将军从天而降,无数的刀枪刺向敌人。

在十五天里,红军长驱直入,从苍茫的赣江到青翠的闽山,驰骋七百余里,把来犯的敌人收拾得干净利索。国民党反动派泣不成声,“步步为营”的战术破产了,叹气又有什么用!

...

4651

刘月忠的书法作品

翰墨人生正辉煌
上世纪中后期以来,舒同、启功、刘炳森、沈鹏、李铎、欧阳中石、刘艺等著名书法家,开创了当代中国书坛的盛世局面。如今,刘月忠先生也卓然出现在中国书坛的最高舞台,展示出辉煌的艺术人生,成为书法界新一代领军人物。他的书法吸纳山川之灵气,兼收古今之精华,个性鲜明,独具风姿,雅俗共赏,受到海内外书法爱好者,尤其收藏界广泛称赞和热情追捧。
刘月忠先生性格豪爽,气质独特,清瘦的面庞上洋溢着英武之气。书法创作时,他凝神静气,激情奔放,挥毫劲健,笔下流辉。真乃落墨惊涛起,运笔风云催,一如驰骋疆场任纵马,横扫千军如卷席,令人叹为观止。
出身寒微,不坠青云之志
刘月忠先生1951年3月出生于河北黄骅一个农民家庭。刚上小学时,母亲为他用粗布缝制了书包,亲手挎在他的肩头,深情地叮咛:“要好好读书,好好写字。没有文化,连祖宗都不认识。”母亲的叮咛以及那充满期望的眼神,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并激励他追求终生。
他勤奋好学,聪慧过人,对书法和绘画有着极高的悟性。看到比较好的字,不论是老师的还是同学的,他都认真模仿,有时甚至捡来别人丢弃的废旧作业本仔细揣摩。他经常思忖:别人写的字为什么那么好呢?我一定要超过他!他少年时在熊孟亭老先生指导下临摹的《三国演义》和《林海雪原》等连环画,已经闻名乡里。
小学四年级,学校开设了大字课,他开始接触笔墨和描红。浓厚的兴趣、刻苦的精神加上与生俱来的禀赋,使他的大字水平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为此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更增强了他写好大字的信心。写大字成了他的最爱。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写的春联终于在一年的春节贴在了自家门框上,结束了家里买春联或请人代写春联的历史。从此,为乡亲们写春联成了他每年春节前的一件大事。他成了邻里交口称赞的“小名人”,这让他感到无比荣耀,也进一步激发了他练习大字的热情。
“文革”期间,学校停课,他与同龄人一样无书可读。但幸运的是,因为大字写的好,他经常被找去抄写毛主席语录,或在墙上刷写大标语。有时看到字写的比较好的大字报,他还偷偷揭下来拿回家里模仿。祸兮福之所倚。“文革”剥夺了他上学的权利,却成全了他的大字。正是这一时期的大量练习,使他的大字日有所长,渐入佳境。
献身书法,矢志倾力求索
随着年龄的增长,月忠逐渐知道了书法的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和审美价值。尤其入伍空军走进北京这座文化古城后,灿若繁星的书法名家大作令他目不暇接,心醉神迷,极大地促进了他对书法由喜欢到热爱再到痴迷的蜕变。他立定志向,一定要在书法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持之以恒,刻苦练习,苦中得其乐。入伍后,艰苦的军旅生活,紧张的日常训练,日复一日的“直线加方块”,以致后来营、团领导岗位的巨大工作压力,从未使他放下手中的笔。平时,他坚持早饭前、午饭后、睡觉前三必练。训练施工中,利用休息时间在地上练。闲暇时,用手指在腿上练。为了增强臂力,经常用铅带坠于手腕,立姿悬肘练。或者手提水桶在地上练。他还把字帖拆开贴于屋顶和墙壁上,以便任何角度、任何姿势都能观摩练习。他说:“只要有思维就能练字。勤思心明,常写手熟,眼到意到, 意行心随,大到天地山水,小到墙壁桌面,以致自己的身体均可用作练字。”
广临古帖,择善而学,师古不泥古。初到北京琉璃厂,浩如烟海的古今字帖令他眼花缭乱,难以选择。经虚心请教,店铺老板说:“多多临帖,练好楷书,其他就好办了”。说者诚恳,听者有意。他进一步认识到:“一个人的学识是有限的。成就大学问者,必须汇集诸家之精华,融会贯通,方能有所突破”。从此,他广临历代法帖,潜心师承,科学撷取,巧妙嫁接,终于集为大成。他先后精心研究了《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东方画赞碑》、《张玄墓志》、《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名家字帖数十种,并把他们的字分为上、中、下三品,在上品中吸纳精华,在中品中寻找缺憾,在下品中汲取教训。
尊师敬友,博采众长,学今不媚今。北京书坛,名家荟萃,流派纷呈,为月忠先生的书法人生提供了极其肥沃的土壤。对名家前辈,他登门拜访,虚心请教;对同道书友,他尊重有加,倾心切磋;对爱好者,他真诚以待,有问必答。他始终坚持虚心学习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注意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他精气神集中,师悟道结合,笔墨纸相宜,持之以恒,点滴积累,向着梦中宝塔尖上那颗明珠奋力攀登。
练功习武,强身励志,意在促书法。月忠自幼习武,曾担任空军某部武术教官。几十年来,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风雨无阻,坚持不辍,其武术成就可与书法成就相媲美。他说:“练功强臂力,使笔力遒劲;练功坚毅力,使精神专注;练功悟艺道,使运笔多变”。扎实的武术功底,使他站立书写时,力量始于足、发于腰、经于肩、垂于肘、达于手,将万钧之力遣于笔端。笔力似钢锥划沙,盘丝折铁;如高山坠石,芒透纸背,观者无不魄动神摇,拍案叫绝。
勤耕妙悟,善于总结,不断求突破。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月忠先生总结出了“练功三法”:一是“干扰练功法”。将几种字帖摆在面前,仔细揣度异同变化,使其互相干扰,互为补充,以兼收并蓄,把握规律。二是“意念练功法”。仰望蓝天,俯视大地,临山近水,均可以意念为笔,在其上挥洒作字,以开阔胸襟,修养气概。三是“激情练功法”。在读帖作字时,不是把字之点划看作苍白呆板的静物,而是当成鲜活灵动的生命,饱含激情去欣赏它、感悟它、升华它。以达无间心手,忘怀楷则之境界。另外,他创立的“意念填墨法”、“反腕用笔法”、“轻落、疾行、慢收运笔法”,以及“三方格练字法”等,科学实用,易记易学,极具普及价值。
独开境界,书坛又诞一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半个世纪以来,月忠先生坚持“性灵说”,秉承汲古问今、创新求变、笔随时代、形神俱丰的艺术理念,在继承发展中追求一个新字,抓住一个变字,体现一个神字,终于在书法艺术的百花园中孕育出充满时代特色、有鲜明个性的瑰丽奇葩,形成了遒劲雄浑、风神俊逸的书法风貌。他的大楷结字端庄雄伟,正大光明,气势开张,向背和谐;用笔方圆兼施,八面出锋,藏而不露,露而不俗;用墨遒劲清寒,枯润交融,浓淡参差,清雅秀逸。正所谓形神楷骨,饱和圆融,独开境界,自成乾坤。他的行草跌荡有秩,起伏多姿。笔划多的不觉其繁,笔划少的不见其陋。其缩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纵也险劲,如狡兔之脱。灵动处鸿飞鸾舞,厚重处虎蹲象步。极尽变化,妙趣天成。
月忠先生的高尚人格和精湛书艺,赢得了广泛赞誉。启功先生说“月忠书写尺以上大楷,达到如此境界,弥补了唐代以来的空白”。马萧萧先生说:“月忠将唐代欧阳询书法端庄严谨之结体,颜真卿书法浑朴厚健之用笔,北魏书法欲刚取方之造型,东晋书法灵动圆活之运笔,汉代书法粗狂自然之神韵,隶书柔丽洒脱之魅力,当代书法新颖开放之变化,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书法之中,形成了全新的时代风貌”。李铎先生说:“月忠坚持走楷书的路子,兼习历代碑文墨迹,窥见前人笔法,求同存异,形成了含蓄劲健、浑然秀雅的风貌”。刘炳森先生说:“月忠的字自然中饱含险绝之势,秀美中渗透劲健之态,个性鲜明,洒脱大气”。
面对耀眼的成就和广泛赞誉,月忠先生心静如水,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对古今书坛大家开创的辉煌业绩,他无限敬仰;对当代书界同仁,他心怀敬佩。为了继承和发展先贤留下的宝贵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他将毕生追求,矢志不渝。
2008年出版<<刘月忠大楷字帖>>

...

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