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养成类游戏青蛙相关内容

求一款手机游戏很久以前玩的了,大概是一只青蛙点到哪跳到哪,好像跳

19388

为什么日本出的这款旅行青蛙游戏会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呢?

手机即时通讯作为网民使用率排名第一的应用,确实有着超人之处,比如动不动就被莫名的刷屏,而且自己似乎永远也跟不上这些刷屏的节奏。

日前,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微博等社交网络上又出现了新的一波刷屏潮,养青蛙,朋友们的各种说法儿都有,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款全日文的游戏,名为旅行青蛙。而且,其在中国区的App Store游戏榜免费榜里已经连续好几天处于第一名。这款旅行青蛙游戏和《恋与制作人》这类养成游戏非常类似,全是日文的,很多人都看不懂也加入了该游戏的阵营,为什么日本出的旅行青蛙游戏会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为什么日本出的旅行青蛙游戏会上中国区的APP Store游戏榜第一呢?

1.简单易入手。实际上游戏本身是有门槛的,比如用户本身的兴趣,有的用户爱好游戏,有的用户爱好射击类游戏,每个用户爱好游戏的类型不一样,有的游戏比较消耗大脑能量,玩起来比较吃力,有的游戏比较消耗时间,用户很难花费很多精力在上面。而这款青蛙养成游戏本身门槛非常低,下载安装也是免费的。尽管是日文内容,但初期入门的门槛是非常低的。

这种简单易入手的游戏,很容易让众人纷纷加入其中,不分年龄,不分性别,都可以玩,不像有的游戏,很明显偏男性/女性。

2.适合做谈资。郭静的互联网圈认为,游戏本身是有社交属性的,用户们会聚在一起探讨游戏相关的内容和经验。而旅行青蛙从第三、第四甚至更多人开始“跟玩”的时候,就成为一种“社交货币”,不会玩的人想办法加入到玩游戏的阵营,会玩的人通过各种手段让自己变得高逼格,从而有更多的谈资。

另外,明明是日文游戏,但有些人却能玩的很溜,这很容易给其他人造成一种假象,即为何他人能这么厉害?是因为能懂日文吗?这种间接的优越感,会让更多的人加入其中,社交货币的谈资非常重要,用户并不想让自己在社交场上落后,所以逐渐加入其中,这种时候,旅行青蛙本身并非是一款游戏了,而是社交货币的一部分,而随着社交网络的传播,这款游戏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玩。

玩日文版的旅行青蛙有一种不明觉厉的幻觉。

3.游戏本身的乐趣。大规模的社交传播,一定和产品本身离不开,一款极差的产品是很难获得大规模社交传播的。而这款游戏产品本身还是不错的,而且,各个用户的青蛙有非常大的差异,比如有的是“死宅”型的,有的是“旅行家”型的,在外旅行还会给用户寄明信片(虚拟的),有的甚至能在通过聚会撩妹。如果是不问不顾是很容易的,但想要玩出花样,就需要花费一些心思的,这和大部分无聊的养成类游戏有很大区别。

4.切中用户的感情心理。这款游戏的另外一个亮点是,切中了用户的感情心理,有用户称,养了一只青蛙,就跟养了一只宠物似的,生怕它在外被车撞了或者被人“红烧”、“干锅”了,它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一些没有孩子的成年人,还未尝试过做爸爸妈妈的感觉,而这款游戏,算是提前让这些人感受到了做爸爸妈妈的辛苦以及乐趣。至于已经做了爸爸妈妈的用户,一方面自己的孩子也大了,另一方面“养青蛙”是虚拟的游戏,并不像真正养孩子那么累,还能获得一些乐趣,另外,也需要跟上其他人的节奏,避免掉队,所以也逐渐加入了游戏阵营中去。

5.消费低。这款游戏并不是完全免费的,其中一些虚拟道具也是要花钱的。但这款游戏并不像一些大型网游一样,动辄几千元,高则数万元,这款游戏的消费极低,很多普通用户都能消费的起。消费低也降低了用户的准入门槛,同时,一定程度上也筛选了一部分不花钱的用户。

近几年来,很多微信朋友圈里App的刷屏,都是在App Store里出现,并不是在一些安卓应用商店里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App Store的唯一性。iOS系统里,有且仅有一个应用商店,而安卓系的应用商店比较多,既有手机厂商自带的应用商店,比如华为应用市场、vivo应用商店、小米应用市场等,也有第三方应用商店,如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PP助手、豌豆荚等,这些分散性,大大降低了一款新应用同时在各个应用商店霸榜的可能性。

而这种唯一性,既保证了应用的安全性,同时也增加了用户上App Store的频次,苹果手机用户仅能在App Store里寻找、下载应用。

第二,付费能力。Sensor Tower的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里苹果和谷歌在其自家应用商店内的付费业务营收总额达586亿美元。苹果商店全年付费营收达385亿美元,而谷歌商店仅为201亿美元,App Store几近Google Pay商店收入的2倍。

对于游戏开发商来说,App Store的营收越高,意味着开发商能从苹果的分成收入就更多。苹果手机用户的付费能力是开发商所看重的,一些开发商也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将游戏的首发放到App Store里。

很多人问为何这款游戏不是出在中国市场,如果是在中国市场,那对于有些用户来说,就少了炫耀的资本,游戏想要跟现在这样火是不可能了。玩的不是旅行青蛙游戏,是社交货币。

...

16719

像旅行青蛙这类的放置类型的游戏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独立的行走在生命的路上,你作为玩家,扮演的不再是命运的路线安排者,而只是一个后勤人员。

你不再具有指点迷津的能力,在手机上比划的手指,也不再有了上帝的力量。

收集三叶草,以及为青蛙准备出门的食物和行李。然后你就可以看着他自由的吃饭、睡觉、看书、写信……

请原谅,我在这里没有用它,因为他,这只旅行青蛙,已经有了人格,但并不是所谓的“性冷淡风”,也不完全是“空巢青年”的隐射。

或许,在那家日本的游戏公司的设定里,有这些存在,但真正激荡起中国的粉丝狂热的,还是另一种自己都未必发现的情结——独立。

大多数的青年都背负了太多,所以高晓松那句“诗和远方”亮了。但远方去不了,生活的苟且却每天来临。

于是,在旅行青蛙身上,许多青年找到了自己,不是空巢、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能不能独立。

从小在父母、老师的规定路线上行进,走出校门后又在职场的规定路线上行进,生儿育女后接着在养成类游戏的道路上按规矩走,然后自己的孩子成了下一个“我”,一个总是在规定范围内,作着规定的事。

一代又一代,每一个青年都如此循环、老去。一切都要按照别人划定的攻略本行进,至多只是偶尔有些自选动作,还要承受许多白眼和指点。

做自己想做的事,有多难?宅在家里看看书、写写信、玩玩游戏,被叫做宅男;偶尔出个远门,去看看诗和远方,还要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

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在不远游,以及贯穿整整三代独生子女的“不敢死,不敢穷,不敢远游”,成为了当下青年的普遍精神枷锁。

能否不在唠叨、能否只是备好粮草,让青年能独立的活、自在的活,活自己需要的日子呢?这个很难。

于是,在潜意识里,这种苦涩变成了游戏的源动力。那只旅行青蛙,成了游戏中的自己,而不是宠物。

看着他独立的去做每一件事,自己不干涉、也干涉不了,行为、思想上已经失去独立可能的青年们,也就找回了一点点独立的滋味。

想着独立的生活,却又在现实中为了稻粱谋(游戏里的三叶草),而不得不为了生存,接受父母、老师、职场以及更多他人在不同时段、不同场景、不同场合、不同言语的指点迷津和道路规划。心中就会羡慕着吃着玩家采来的三叶草,却可以不被左右的旅行青蛙。

只是,在现实中,渴望独立的青年,真的能让自己的下一代在“只装备粮草、不指点迷津”的状态下独立起来吗?

不被左右,独立生活,而非生存,真的很难。

...

14074

一个青蛙养成小游戏名字?

11452

求日本养成经营类的单机游戏

8852

一款单机游戏,养成类的日本游戏

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