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潘濬相关内容

导致关羽兵败身死的潘濬究竟是什么出身?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战事胶着之时后方遭遇孙权偷袭,关羽留守荆州的武将官吏大多投降,关羽因此兵败身死,提到这件历史事件,大家都会想到糜芳、傅士仁,其实还有另外两位主要人物投降孙权,让荆州轻松丢失,这两人就是郝普、潘濬。


蜀汉大臣杨戏曾写过《季汉辅臣赞》,其中就是地“夸赞”了他们四个人。

《季汉辅臣赞》古之奔臣,礼有来逼,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自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赞糜芳、士仁、郝普、潘濬。

“奔臣”就是叛逃的大臣,傅士仁投奔孙权有就没什么历史记载了,糜芳还被吴臣虞翻嘲笑过,这也很正常,关羽失荆州对于当时的三方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刘备集团来说,襄樊之战关羽战败身死,直接给刘备集团急速扩张的态势拉了急刹车,所以说没人能够对傅士仁糜芳这类投敌的人有什么好感,那么郝普、潘濬又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俩为何也成为了关羽败亡的元凶之一了呢?


郝普也是在吕蒙偷袭荆州时投降的,但这是第二次投降了,早在刘备孙权荆州对峙的阶段,也就是汉中之战前,郝普就投降过一次。

《三国志.吕蒙传》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土,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蒙移书二郡,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

作为零陵太守的郝普也是坚守城池的,最终他还是被吕蒙骗了,吕蒙找到他的好友邓玄之,给郝普送去了加消息,也就刘备和关羽都无力支援零陵郡,当时郝普被围困,自然没有得到准确的消息,他哪里知道刘备已经率兵5万抵达公安啦,所以被吕蒙骗出了城,刘备孙权和解后,郝普也是再度回到刘备阵营,但是随着关羽兵败,他再一次投降了孙权,结局也是蛮惨的,牵涉进隐蕃反叛事件,而亡,《三国志.胡综传》普见责。个人对郝普还是不那么反感的,最起码他是荆州唯一一个和孙权死磕过一阵的太守,其他人才是应该被看不起的。


说到这里就要说到今天的主角潘濬了,其他人都是统兵之人,而唯独潘濬可以说是当时留守荆州位置较高的文官。

《三国志.潘濬传》刘备领荆州,以濬为治中从事。备入蜀,留典州事。

潘濬曾拜东汉大儒宋忠为师,不到三十,即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刘备入主荆州的时候,其被任命为治中从事,为州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位仅次于别驾。别驾指的是出行的时候,因为其地位尊贵,所以和刺史是分车而行的,可见别驾的地位几乎就是刺史一人之下了,而治中从事就是别驾之下的高级文官,也掌管着本州的日常政务。

《后汉书.百官志》皆有从事史、假佐。本注曰:员职略与司隶同,无都官从事,其功曹从事为治中从事。

庞统就曾经担任过此职位,那么在建安十九年,刘备在益州战事受挫,庞统战死的时候,诸葛亮张飞赵云被刘备调走,关羽一人独守荆州,是谁处理日常政务呢?显然就是潘濬,关羽在襄樊之战前线苦战的时候,大后方不仅仅是留给糜芳傅士仁这两个坑货,还有潘濬,可是潘濬在事关关羽生死,刘备集团胜败与否的关键时刻,他干嘛了?历史记载中他是隐身了的。

《江表传》权克荆州,将吏悉皆归附,而濬独称疾不见。权遣人以床就家舆致之,濬伏面著床席不起,涕泣交横,哀咽不能自胜。

潘濬是随着荆州众多官吏一起投降孙权的,他也是一开始没有接受孙权的召见,可以说潘濬是有资本的,他师从大儒,曾经也是斩杀过贪污的沙羡县长,他在荆州这么些年来是有威望的,而孙权刚刚夺得荆州,自然需要潘濬这样的人帮助自己,所以潘濬再如何不给孙权面子,他都没有性命之忧。


孙权潘濬两人也算是各自配合演了一场戏啊,潘濬希望自己能够留下一个好名声,也就是自己是被迫投降的,加上孙权屈尊降贵,太给自己面子才愿意为孙权卖命的,之后潘濬的江东的仕途也是被刘备哪里强多了,成为孙氏集团的重臣之一。孙权的话,也是需要尽量的放低自己的姿态,给被人一种他求才若渴的感觉,也是为了尽快收揽荆州人心,为自己的霸业做准备。

潘濬想通过此种办法来尽量撇清关羽战败事件中自己的责任,可是这很难撇清的,他作为留守荆州后方的高级官员,备受刘备信任,投降孙权后也很快将荆州的军事部署都告诉孙权了吗?而后孙权也是开始给潘濬兵权,潘濬也得以在江东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可问题是,潘濬这么有才华,为何没能制止傅士仁糜芳的反叛,或者较早发现,及时处理两人的潜在威胁呢?即便是孙吴一方夸赞潘濬的历史记载,都没有一点关于其组织荆州各郡投降的记载,再怎么说他也是对不起刘备的。

刘备率大军入蜀,潘濬是得到刘备信任才令其留守荆州的,那么他在那里办公呢、

《三国志.周瑜传》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

《三国志.吕蒙传》南郡太守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遂降。

刘备在刚刚掌管荆州的时候,治所是在公安,不排除潘濬在公安办过公,但是刘备入蜀后,关羽集团实力主要集中在南郡,而南郡的治所在江陵,当时是傅士仁守公安,糜芳守江陵,而潘濬的话,应该是在江陵办公,他不会出现在江陵公安之外的地点,那么也就是说,面对傅士仁和糜芳的反叛,他什么也没做,或者做过什么有用的事情。


而他在投降孙权后可是大发神威过的,他率5000人击败了想要叛逃的武陵部从事樊伷,避免武陵郡被刘备夺走,也彻底平定了五溪蛮夷叛乱,夷陵之战的时候,他们五溪蛮夷是帮过刘备忙的,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潘濬曾摆下鸿门宴,想要诛杀权臣吕壹,而备受孙权宠信的吕壹却只能躲着,这是十足的猛人一个啊,怎么在襄樊之战末期,面对吕蒙大军来袭时,没有做过一点努力,组织傅士仁糜芳的反叛呢?这两个家伙叛逃可以理解,因为和关羽不合嘛,关羽也说过要处罚两人,但是潘濬呢?正值刘备集团的巅峰阶段,他怎么就也投降孙权了?可以说他要是保下南郡,关羽士卒的家眷就还在刘备集团手里,关羽的大军士卒也就不会溃散,关羽还是有机会返回南郡的,刘备集团也就不会遭受重大损失了,潘濬也就不会成为杨戏所说的“奔臣”了。

(潘濬)亦与关羽不穆。孙权袭羽,遂入吴,濬至太常,封侯。

潘濬和关羽关系也不好,主要还是和关羽轻士大夫的原因,总之两人就是谁也不待见对方,这么看来刘备在选择留守人员时还是考虑不周的,让潘濬和关羽搭班子,是矛盾重重啊,在夺取汉中后,也是没有及时派一个和关羽合得来的人去接替潘濬,结果埋下了隐患,要知道,诸葛亮从建安十九年被调走,到建安二十四年荆州丢失,前后大概5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潘濬和关羽组成荆州的管理层5年间发生的矛盾足以改变一个人,这让潘濬感觉不到自己是刘备集团的一方重臣,而反倒是成为了关羽的下属,毕竟大事上都是关羽说了算嘛,潘濬虽身居高位,但是主要还是辅佐关羽,可是和关羽关系还不好,长达5年的共事时间,潘濬自然是接受不了的了。

刘备对潘濬的认知还是出错的,他只看到了潘濬的才能,但是没有看到潘濬的野心,他也想做刘备的庞统,只是刘备没有这个打算,而孙权偷袭荆州,倒是给了他一个机会,因为孙权想要管理荆州,潘濬就是孙权急需的帮手,这一切原因综合到一起,就是在吴军偷袭荆州的时候,作为高级长官的潘濬,没有做什么措施,可以说是坐视荆州丢失,更多的可能只是等着吕蒙前来受降了。


关羽也是太不注重团队建设了,平时还能依靠自己的威严压制各方,可是一到了关键时刻,没人愿意给他立功劳了,毕竟面对吕蒙的偷袭,你守住城池是本职啊,主要功劳还是关羽的,那么这些平时关羽不待见的人,能肯为关羽效命吗?

而孙权才是了解潘濬,潘濬在江东凭借军功而起,深得孙权信任,被孙权封侯。

《三国志.潘濬传》即遣濬将五千往,果斩平之。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权称尊号,拜为少府,进封刘阳侯......迁太常。五溪蛮夷叛乱盘结,权假濬节,督诸军讨之。信赏必行,法不可干,斩首获生,盖以万数,自是群蛮衰弱,一方宁静。

因为潘濬的表哥是蒋琬,当蒋琬成为蜀汉大将军的时候,潘濬就被人构陷说他私通蜀汉,结果孙权将高发潘濬的人问罪,这和对待诸葛瑾的态度是一样的,就是表现的极度信任,而且潘濬也是和孙权成为了姻亲,自己的儿子娶孙权姐姐陈氏之女为妻,女儿嫁给了建昌侯孙虑,那么潘濬为何会得到孙权如此重视,说到底就是因为他的出身。


孙权称帝后最热衷于打压江东士族,稳固了,而潘濬这样的人最适合被孙权所拉拢,他不是江东士族出身,在孙吴必须依赖于孙氏才能生存,所以说孙权才需要潘濬这样的人,越多越好,组建一个围绕着孙氏的集团,来对抗江东士族集团,而潘濬或许也看出了自己对孙权的价值,成就了自己一路高升,平步青云的梦想。

...

46

潘濬拥有两个官职,为何后人对他的评价会贬褒不一?

在汉末三国时期,跳槽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无论是为了前程主动跳槽,还是说原有的主公被击败了,从而投靠新的主公,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黄权先后服务过刘璋、刘备、曹丕三个主公,但是他投降都是迫不得已,也没有见到调转枪口帮助新主公对付旧主公的行为,所以他的评价还是不错的;吕布手刃丁原投奔董卓,手刃董卓投奔王允(严格说这里不能算投奔,是"弃暗投明"),他的评价就特别的不好。而潘濬比较有意思,他作为刘备集团中的荆州治中从事,在"荆州之战"之后投奔东吴,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潘濬的仕途

潘濬初期的仕途没有什么特别的,是汉末三国时期很常见的入仕方式。潘濬是荆州武陵郡汉寿人,在二十岁的时候跟随宋仲子学习经学。这个宋仲子在当时很有名气,尹默、李撰、王肃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另外根据《吴书》中的记载,王粲曾经对潘濬"见而贵异之",王粲在当时成名,他对潘濬的评点,也可以说是对潘濬入仕之前的"镀金"的举动。事实上王粲也是因为蔡邕的"镀金"才显名的。因为王粲的评点,可能还有宋仲子学生的身份,潘濬得以显名,成为武陵郡功曹,之后又成为部江夏从事,负责江夏郡"督促文书,察举非法"等事宜。

在这个时候潘濬就体现出刚直的一面,当时沙羡县长贪赃枉法,被潘濬直接处死。这引起了江夏郡的震动。但是这对于潘濬来说可能不是一件好事。刘表治理荆州的时候,靠的是荆襄望族的支持,相应的也必然要给这些家族在上的回馈。潘濬这种做法,无疑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后来潘濬成为湘乡县令。部江夏从事官秩百石,县令官秩千石,地位上是得到了提升,但是湘乡隶属于荆州南部的零陵郡,距离荆州文化中心的襄阳非常遥远,直线距离将近千里。小编不太清楚郡国从事与县令之间权重上的高低,不过根据蒋琬从荆州书佐成为广都县长,饮酒不理政务(《三国演义》中这件事安在庞统的头上)的事情上来看,刘表对潘濬的态度应该是有所疏远。

等到刘备成为荆州牧的时候,潘濬被调回江陵成为荆州治中从事。相对于部江夏从事而言,治中从事的地位明显高了很多,可以说是州牧的左右手。刘备对潘濬不可谓不重用;刘备应益州牧刘璋的邀请进入益州,后来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也进入益州,只留下关羽。潘濬也被留下来"典州事",和关羽搭班子坐镇荆州。

潘濬归附东吴

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关羽率军进攻襄阳、樊城,孙权趁着这个机会袭取刘备所辖的荆州,史称"荆州之战"。在这个过程中,南郡太守糜芳和公安守将的投降是导致荆州轻易丢失、关羽进退无据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看到潘濬的动作,虽然按照《三国志·吴书·虞翻传》的记载,在江陵中有过伏兵,但也没有记载与潘濬有关。所以小编认为潘濬在这个时候毫无作为,没有直接向孙权投诚,也没有组织什么抵抗行为。

潘濬地位比较高,孙权也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在东吴政权中,潘濬又开始了新的仕途的迁升,先是加拜辅军中郎将、奋威将军(荆州治中从事官职不变)孙权称帝之后,潘濬入朝为少府、太常,位列九卿。潘濬也深受孙权的信任,有一件事情可以体现。潘濬和蒋琬是表兄弟的关系,诸葛亮去世后,蒋琬成为蜀汉的二号人物,有人借着这个机会构陷潘濬与蒋琬私自联系,有投奔蜀汉的想法。武陵太守卫旌如实上报,结果孙权对潘濬不闻不问,反而将卫旌免职。

潘濬作为吴臣主要的形象是刚直,体现在以下几件事情中:

一、孙权喜欢打猎射雉,潘濬经常劝谏孙权。看到孙权设置的"雉翳(小编不太清楚具体是什么东西,或许是射猎搭建的草房,或许是野鸡羽毛制成的华盖,或者是其他什么东西)",亲自进行破坏,于是孙权停止射雉的活动。

二、步骘在屯兵沤口的时候,请求孙权允许自己从周围各郡(大概是荆州南部与扬州相近的地方),孙权询问潘濬,潘濬认为应该拒绝。

三、中郎将徐宗放纵部曲,被潘濬所杀。

四、曹魏间谍隐蕃进入东吴,与东吴诸多臣子结交,包括潘濬的儿子潘翥。潘濬得知后严厉责罚潘翥,令其与隐蕃断交。

五、孙权校事吕壹借助孙权的权势威慑群臣,顾雍、朱据、刁嘉、郑胄等人都遭受过诬陷,其中顾雍的身份是东吴丞相,虽然没有被彻底扳倒,但是根据黄门侍郎谢厷与吕壹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顾雍的处境也是比较危险。谢厷是站在顾雍一方的,他对吕壹说,一旦扳倒顾雍,那么接下来的丞相可能会是潘濬,以此恐吓吕壹,这才让吕壹放松对顾雍的攻击。潘濬对吕壹恨得咬牙切齿,打算冒着被孙权治罪的危险摆"鸿门宴"亲自刺杀吕壹,引起吕壹的警觉没有成功。即便如此,潘濬等人的强硬态度给孙权制造了一定的压力,最后孙权只能处死吕壹,降低负面影响。

潘濬评价的两极化

对于潘濬这个人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化的现象。《三国志·吴书·潘濬传》评价是很不错的,"公清割断"、"有大丈夫格业";《季汉辅臣赞》中则评价"自绝于人,作笑二国"。当然《季汉辅臣赞》的作者杨戏是汉臣,肯定是站在蜀汉的立场。然而同为刘备集团降臣的黄权的评价却是"哀悲本志,放流殊疆"这样的带有同情口吻的语气。另外现在的三国爱好者对潘濬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这也是缘于潘濬的一种"矛盾"的行为。

按《江表传》中记载,孙权控制荆州之后,荆州大小士吏都归附东吴,潘濬却称病不见。孙权亲自来请潘濬,潘濬在泪流满面的情况下归附了孙权。这是一种忠于刘备的表现。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发生,想必潘濬也会与黄权有一样的评价。但是有一件事影响了他的风评,就是镇压习珍、樊伷(另说樊胄)等人。樊伷是荆州武陵部从事,习珍是零陵北部都尉,两个人诈降孙权,然后联合反叛孙权,希望以武陵和零陵重新归附刘备。结果樊伷和习珍都被潘濬击败,樊伷被杀,习珍。黄权无论是投奔刘备还是曹丕,都没有反过来对付刘璋、刘备,潘濬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况且还有习珍、樊伷作为对比。那么潘濬这个人物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还是要靠读者自行判断了。

...

11868

谁在刘备麾下不得志,关羽更视他为垃圾,但转投孙权后大放异彩?

1492

三国志潘濬传翻译?

13360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绰号?

3029

三国人物有什么叫法比如说吕布是鬼神

14943